新疆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天山南北
人民网乌鲁木齐8月6日电 “在地震面前,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团结在一起,才能战胜困难。”7月初,在新疆和田皮山地震灾区,“草根慈善家”阿里木江·哈力克在震中架起炉灶,宰了牛羊,给灾区的乡亲们送上了可口的抓饭。“不管是在啥时候,我们都是一家人,不论是汉族、维吾尔族,还是其他民族,我们就是兄弟姐妹。”
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在60年里,新疆47个民族手挽手,心连心,在党和国家以及兄弟省市的帮助下,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让天山南北,塔河两岸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尽管当前,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这“三股势力”,妄图破坏新疆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大好局面。但是,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已经成为新疆各民族群众的共识。在祖国六分之一的土地上,两千万各族儿女心相通,情相连,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一朵朵绚烂多姿的民族团结之花,在新疆大地上盛情开放。
创建示范
先进人物层出不穷
行走在新疆广袤的大地上,从城市到乡村,从工厂车间到田间地头,我们总能遇到一些看似普通,却让人心生敬意的人,或者听到一些感人肺腑的故事。
阿尼帕·阿力马洪,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维吾尔族老妈妈,她用最普通的人间大爱,收养了汉族、回族、哈萨克族等民族的十几个孤儿,教育抚养他们成人。
庄仕华,一个平均每天做20多台手术的将军院长,以军人特有的情怀扎根新疆行医几十年,帮助贫困患者,服务各族群众,救死扶伤赢得各族人民的尊敬。
艾尼瓦尔·芒素,和田电力公司一名普通员工,他用贴着五星红旗和“为人民服务”大字的私家车,短短几年,免费接送各族困难群众近9000人次……
布茹玛汗·毛勒朵,45年义务守边,在139公里的边境线上行程数十万公里,在巡边的石头上刻下了无数柯尔克孜文书写的“中国”,收下各民族的168名“兵儿子”,她就是一座“永不挪位的界碑”。
“杰米拉”,一个被村里维吾尔族老人称为好女儿,被维吾尔族孩子称为好妈妈的伊宁县胡地亚于孜乡盖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乡亲们的叫法让我们差点忘了她身份证的名字——李元敏。
“爱心妈妈”,一个由多民族女性组成的特殊团体,她们自发组织起来,自筹资金物品,帮助困难群众和学生,自觉践行着“互助互爱,奉献爱心”的诺言。
……
在新疆,像阿尼帕·阿力马洪、庄仕华、李元敏、“爱心妈妈”这样的人或者集体有很多,他们来自天山南北各个地州各个领域,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践行民族团结,谱写着新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篇章,也用自己的行为感动和激励着无数人,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来。
见贤思齐
人人从自我做起
温泉县扎勒木特乡恰克尔特队牧民乌云吉里格力,不仅凭自己的聪明才智靠刺绣致富,成立了巾帼民族工艺专业合作社,还对各民族贫困人员进行救济,她把三岁的孤儿次尔那带回家照顾,一直到现在孩子考上大学;免费培训各族妇女学习刺绣技术,带领她们勤劳致富。她用自己的勤劳、善良、朴实和执着,绣出了自己的新生活,也绣出了身边许多人的新生活,绣出了民族团结和谐之花。
巴里坤县奎苏镇板房沟村的乡村医生于友花,无论何时,只要一听说有病人,她就放下一切事情背起药箱,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山高路远,足迹踏遍方圆几百公里的山坡草地。每当发现病人病情危急,她还会亲自陪送病人到乡里县里医院就诊。她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岗位上默默工作,以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信念与人生价值,守护着当地农牧民的健康,赢得当地各族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特克斯县乌孜别克族妇女木克达斯·衣拉木和丈夫一起倾其所有,建立家庭爱心学校,收养了12个无依无靠的孩子和20个贫困家庭的孩子。用善良和爱心资助贫困儿童。还赡养了四个无依无靠的老人,帮两个残疾人盖新房,帮助七八个生活无着落的人找到工作,用无私奉献,铺就一条抚孤助学、爱心圆梦、扶弱救贫、赡养孤寡的大爱之路。
……
民族团结模范的事迹和精神,犹如一粒粒种子,深深地种在各族人民心中,结出团结、和谐、平安的硕果。人人从自我做起,一批批民族团结进步的模范个人不断涌现。
民族同心
共创民生巨变
67岁的庞永富,见证了泽普县近50年变化。回想50多年前,穷困也是留给庞永富最初的记忆:“公社离县城5.5公里,那时还是土路,县委大院还是土块围起的房子,农民都穿得破破烂烂,住在土房子里。菜,只有少量的黄萝卜、土豆。”
庞永富居住在叶尔羌河畔的泽普县阿依库勒乡,他所在的村庄叫做“团结村”。“团结村”的汉族村民将他们带来的蔬菜种植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居住在邻村的维吾尔族农民。随着种植蔬菜技术的推广,阿依库勒乡逐渐成为当地最富庶的地方。
阿依库勒乡乌其吐玛村的亚森江·阿布力孜住在庞永富的对门,两家仅隔一条马路。这个36岁的年轻人7年前开始跟庞永富学种土豆、皮牙子(洋葱)、核桃、西红柿、红枣等,一年纯收入在6万元左右。
从黏土房、砖混房到即将搬往他的第三处房子——乡村别墅,亚森江生活的变化,正在新疆各地不断上演,这里的土地,见证着民生发展带来的巨变。
“要坚定不移推动新疆更好更快发展,同时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新疆民生建设指明了方向。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在党和国家,援疆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新疆进入历史发展最好的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5%,增速居全国第四;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全国第一;连续六年开展“民生建设年”活动,民生建设力度之大、效率之高、受益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2014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达9200亿元,增长10%,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前列。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8296元和22160元,分别增长13.7%、11.5%,增速连续三年居全国前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历史性变化。
新疆发展水平的大幅提高,综合实力的明显增强,为解决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方面许多长期困扰的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新疆有条件有能力安排电力、交通、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实施了一批民生工程,解决群众热切期盼的问题。
全区各级党委、政府从住房建设、用电用气、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双语教育、劳动就业和文化惠民工程等各族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大事、实事入手,努力实现了各族群众住有所居、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贫有所助的民生企盼。
守望相助
书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从1983年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把每年的5月作为民族团结教育月,30多年来,新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长足进展。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始终把党的民族政策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找准与各民族情感的共鸣点,与各民族心理的契合点,与群众利益的结合点,将民族政策落实到各民族生产生活之中。
“新中国成立后的60多年来,新疆各民族开始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享受和履行平等权利,各民族的权益得以保障,特别是各少数民族在教育、就业等方面受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新疆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库兰·尼合买提表示,土地改革、人民代表推选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使新疆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猜忌、歧视等不平等现象开始逐渐改变。新疆的历史就是各族民众共同抵御外侮、艰苦奋斗、开发建设的历史,可以说,新疆各族民众的团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以“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等活动为载体,“接地气”“结亲戚”,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截路、服务群众最远一家人,主动与各族群众结对子交朋友,切实解决各族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增进了干群和各民族间的团结互信,形成了维护稳定、加强团结的合力。
而2014年2月,新疆从各级机关3年抽调20万名干部开展“访惠聚”活动的启动,更是将民族团结推向了一个新高潮。
城里的干部住村了,与少数民族农牧民坐一条板凳、吃同一锅抓饭;不摆架子,不打官腔,向少数民族农牧民学习耕牧常识、给少数民族农牧民送去科普知识,为村民、牧民们修建道路,一桩桩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实事拉近了与各族群众的距离,让各民族的心贴得更近了。
住疏附县萨依巴格乡阔勒其村工作组,协调县团委、妇联、乡政府等多个部门,为一对民族新人和一对汉族新人举办集体婚礼,就在婚礼现场,这两对新人结为民族团结家庭。
喀什地委组织部住喀什市荒地乡园艺场村工作组,在一次集体劳动后做了一大锅抓饭,与村干部、群众一起用餐,第二天几位维吾尔族妇女主动来村委会给工作组做拉条子,工作组与她们一起盘面、拉面,在同一个锅里搅勺子吃饭,各民族真真切切地团结在一起。
英吉沙县水利局住乌恰县乌恰乡乌恰村工作组,针对10余户村民无法饮用自来水的问题,发挥专业优势,与村干部、群众一起找问题,一起挖管道、换新管,仅仅两天就将36米的管道全部疏通。村民说:“这个自来水可是我们和工作组团结的见证。”各级住村工作组加强民族政策和民族知识的普及宣传,开展“心连心、手拉手”活动,大做民族团结好事实事,真正发挥“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作用。
如今,民族团结已经植根于每个人的心中,无所不在,无时不在,成为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