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清醒

26.01.2016  11:35

  我们几乎用了整个2015年来了解什么是新常态,就像一个刚刚入学的孩子,既有新鲜感、又有压迫感。但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之后,这种新常态似乎带有一些苦涩的味道。然而,当我们剖开现象接近本质才发现,新常态虽然变了游戏规则,但经济发展的本质仍然没有变化。

  如同去年出现的很多O2O和APP补贴一样,这些表面上的新业态,其实只是移动互联网工具化和营销方式的改变,但无论商业游戏规则如何推陈出新,最终依赖的还是实体经济,更准确地说,就是制造业和科技研发。

  就如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用微信来获取信息,但其实根本不知道,那些制造微信信息的人,还是过去那拨写手。变化的只有平台,不变的是核心竞争力。因此,当我们试图重新认识新常态时,最终都要掂量掂量自己手中到底有一副什么样的底牌。

  现在很多行业开始感觉到力不从心,问题不是出在新业态,或者说所谓的新常态上,而是出在如何换一种表达方式去展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拥有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市场之中永远都有翻盘的机会,甚至还会岿然不动。但如果人云亦云拾人牙慧,最终就会被更高效的模式所淘汰。

  各行各业如此,银川这座城市更是如此。一个城市的发展核心无非就是人和资源,人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引进人才和兴办教育来解决,甚至二孩政策和户籍政策都在解决人的问题。但资源,我们翻来覆去就那么多,关键是如何将其塑造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事实上,同样是资源,我们真的没有很多资源匮乏城市用得更好,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无法完全适应新常态的游戏规则,以至于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反而成了配角。

  而这种新常态下的游戏规则,就是更新的创业培育模式、政府服务模式、财政运作模式、金融创新模式、商业运作模式。人还是那些人,资源还是那些资源,可一旦进入一个新的、高效的新模式当中,才会有新的作为。

  所以,新常态之下保持清醒,就是认清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找准自己欠缺的能力,不足短板。这样去做,所谓经济下行压力,其实正好是快速成长的动力和机会。

  皇甫世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