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235所提供就餐学校全部实行陪餐制
银川新闻网讯(本报记者 李姝 见习记者 吴璇)今年3月,国家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规定,中小学、幼儿园应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有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还应建立家长陪餐制。5月14日,记者从银川市教育局了解到,为保障学生“舌尖上的安全”,我市已经陆续启动校长、园长、老师陪餐制度,目前三区235所提供就餐的中小学、幼儿园已经全部实行该制度。
陪餐制度健全流程规范
银川市第九中学,校长陪餐制开展得有声有色,记者在学生餐厅看到,这里专门划分出了校长陪餐专区,还在醒目位置张贴了相关制度。据该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员哈瑞辉介绍,校长或其他干部进行陪餐时,首先要领取一张陪餐证,携带陪餐证对食堂的就餐环境、人员着装进行检查,并对当日菜品进行试吃。待学生陆续就坐后,陪学生一起就餐,就餐结束后,他们会将自己的意见记录在记录本上,及时反馈给餐厅。
哈瑞辉说,学校不仅规定了每天至少有1名行政干部陪学生就餐,而且校长每月也至少要陪学生就餐4次。
同样,在银川唐徕回民中学南校区食堂,记者翻阅了该校的陪餐记录,看到自今年4月起,每天都有中层领导和校长对食堂的菜品口味、卫生情况、服务情况等做出评价。该校副校长李晓强介绍,通过陪餐制度,有效监督了学校的食品安全,满足了学生的诉求。“以前我们给每个学生打饭的分量都一样,后来有学生提出建议,男生吃不饱女生吃不完,我们在每周五的行政会上进行讨论,很快就解决了问题。”李晓强说。
对于西夏区芦花学校校长史建国来说,校长陪餐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由于学校里有300多名住宿生,早在两年前,该校就规定每天都要有行政领导、带课老师和宿管老师和学生一起用餐,学生们也已习惯了向校长和老师说出他们的诉求。“学生们经常向我提出意见,当场能解决的就当场解决,当场解决不了的就事后督促解决,学生满意度还是挺高的。”史建国说。
陪餐制让孩子吃得更好
“原来这里的孩子吃不惯虾米,说虾米是小虫虫,也不吃紫菜,说是黑塑料袋。”银川市第五幼儿园月牙湖分园执行园长候伟琼说,实施陪餐制后,该园因地制宜,根据移民地区孩子的口味和饮食习惯对食谱进行了调整,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吃得更好。
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1日起,该园正式施行陪餐制,由园领导、行政人员以及厨师、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和孩子们吃同样的饭菜,分单双周每人一天,吃早中晚三顿,做到了每餐必有人陪吃,学校还专门为家长准备了一次性餐具。“以前只是从颜色上直观感受饭菜合不合口,现在和孩子吃一样的饭菜,从口味上给孩子们把关,通过监督,食堂饭菜质量更好了。”该园总务主任陈娜说。
记者翻看意见反馈本,每顿饭结束后,陪餐人员都会在意见本上提出建议,鸡丝稍微有点硬、手撕莲花菜有点咸、韭菜老了换成其他绿菜……正是这一条条“吃出来”的建议,让该园的伙食越来越符合孩子们的口味,也得到了家长的肯定。
“移民搬迁来到这里,不仅生活条件改善了,还给娃娃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娃娃吃得饱更能吃得好,我真的很开心,感谢政府。”该园中班马博涛的妈妈说出了280余名家长的心声,在她眼里,幼儿园给孩子吃的比自己家的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