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阳:让基层“火车头”动力更强劲
前不久,彭阳县城阳乡致富带头人、壹珍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韩万里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我要以一名‘党员中心户’的标准,做给群众看。”韩万里说。
创业5年来,韩万里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1500余户群众种植中药材,户均增收600多元,带动150多人就业。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真正的富裕。”韩万里道出了彭阳县1416名“两个带头人”的心声。
彭阳156个村子,都被理想点亮。
感受不言放弃、不断追赶的力量
在彭阳农村,时常感受到一种力量,一种不言放弃、不断追赶的力量。
“我们要激发老百姓的内生动力,给老百姓讲政策,让老百姓明道理,让他们动起来,这样我们的脱贫攻坚才有力量。”白阳镇中庄村党支部书记闫生栋说,身负脱贫攻坚重任,党支部要建强队伍,聚力发力。
这是彭阳156个村的现实任务。
为了让基层“火车头”动力更强,形成“头雁效应”,彭阳县一个个强基固本的有力举措接踵而来。
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整合资金9000多万元,新建扩建维修村级阵地126个。
把村干部任职补贴与党组织评星定级挂钩,年最高补贴4.1万元。
设立10万元关爱基金,救助患疾病的村干部。
夯实基础的同时,彭阳县采取“集中+分批+专题”方式,开展“百千万”大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96期培训6782人次,对458名后备干部进行“蹲苗”培养,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
“厚爱”的同时,还需严管。
彭阳县每年按照村党组织总数10%的比例倒排队确定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建立“五位一体”集团式整顿机制,近3年来,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44个。
“让干部用脱贫实绩说话、让脱贫成效为干部说话。”彭阳县以脱贫攻坚为内容建立干部干事实绩档案,提高执行力,严管厚爱第一书记,先后提拔使用32人、召回5人、约谈26人。第一书记协调帮扶资金5700多万元。
“我们的党员干部作风硬,我们的支部班子能办实事。”今年年初,草庙乡包山村的村民们有感于支部班子的勤奋敬业,送上两面锦旗,为支部喝彩。
“村子大变样,有个3年在外务工没回家的村民回来,竟然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村民们都喜欢用这个“笑话”来谈村子的变化。
能人带动找突破 做强产业拔穷根
脱贫攻坚要靠产业发展。
而贫困地区的基础薄、条件差,发展产业是难题。
如何破题?
彭阳县抓住“人”这一核心因素,在能人引领产业发展上找到突破口。
交岔乡庙庄村A类致富带头人海可兵前几年在新疆承包3000亩土地,解决家乡100多人的就业问题。去年他回到庙庄村,投资500多万元建设养殖大棚,养牛160多头,义务给群众讲授养牛经验、防疫知识和销售经验,鼓励附近闲散劳动力到他的牛场打工,让周边10多名群众就近就业。
“只有带动父老乡亲共同致富,才是真正的富。”海可兵说。
古城镇古城村党支部书记谭飞云大力培养“牛羊经济人”,让更多的村民学习交易技能、买卖经验,推动了本村养殖产业发展。
“跟着办事牢靠的村支书,脱贫致富有希望。”村民们说。
为锻造“最强带头人”,彭阳县通过扶持培育、培训提高、吸引召回、招贤引智“四个一批”方式,培育致富带头人1416名。
根据产业形态、规模大小、带动能力,彭阳县将致富带头人划分为ABC三类,推进“小的争中、中的培大、大的走龙头”,聚点成片形成辐射效应。同时,建立扶持培育、激励表彰、调整退出 “三项机制”,从党员中培育致富带头人485名,培育100名“二合一”带头人,322名致富带头人进入了村“两委”班子,为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提供“源头活水”。
创新“党建+”机制创新最管用
“宁肯苦干,不愿苦熬”。彭阳人民一直在用智慧、激情和实干开辟着崭新的生活。
党旗所指,所向披靡。
2017年底,全县有108个贫困村摘帽、5.25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到4.1%。
在贫瘠甲天下的西海固,这份答卷殊为不易。
“好机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彭阳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彭阳县把实施“三大三强”行动“两个带头人”工程作为新时代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创新“党建+”,提升攻坚力。
草庙乡根据新洼、张街、赵洼三村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实际,跨村成立联合党总支,联商、联议、联动同发力,打造山顶林下养鸡、山腰设施养殖、山底林药间作立体经济带。
古城镇任河村立足传统饲草种植和肉牛养殖优势,“支部+协会+农户”抱团发展,走出了“小群体大规模”肉牛养殖致富路。
“支部+产业”“人才+协会”“干部+群众”,彭阳为强产业拔穷根,因地制宜创新探索“党建+”抓脱贫促发展模式,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做到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跟进到哪里,在支部的带领下,产业蓬勃发展。
彭阳县“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项产业一条路子、一套机制一项保障”“四个一”和“三联四到”机制,总结推广专业组织带领等“八型帮带”模式,结对帮扶群众2.87万人,激发内生动力,带动群众谋发展。
一如既往地苦干的同时,彭阳寻找到了科学的方法,让扶贫资金、人员和资源发挥最大效力,推动扶贫更精准、更有效。(记者 丁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