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新发展 为民铺就致富路
在兴庆区,村集体经济发展已成为农村增收致富的助推器,村集体有了钱,村民有了钱,日子自然越过越红火。而这些都得益于兴庆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村企共建的党支部,架起了“连心桥”——
引领新发展 为民铺就致富路
80%以上无经营性收入的村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50%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今年以来,兴庆区以深化拓展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为目标,通过成立农村共富联合体项目,整合资源,引智聚力,按计划,分节点指导四个乡镇强化措施,通过落实责任、结对帮扶、考核奖惩等措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兴庆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860元,同比增长10%;村集体总收入同比增长9%。
村企共建党支部 拓宽农民致富路
坐落在兴庆区东郊的通贵乡是典型的种粮乡,过去农民家家户户种粮卖粮,一年到头也仅能解决温饱问题。如何让百姓走上致富路,通贵乡党委、政府想了很多办法。作为试点的通贵乡南通村党支部积极探索,与昊王米业公司成立了联合党支部。村党支部积极为企业协调土地,协助企业在4个月内就完成了1.2万亩土地的流转。企业用工为南通村开辟“绿色”通道,使120多名农民成为“产业工人”,企业临时用工达到300人左右,还带动380多名村民外出务工经商,实现劳务收入130多万元。
试点的成功为通贵乡提供了思路,通贵乡党委积极推进土地流转由农民自发流转向政府引导组织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目前,全乡共流转出土地17646亩,通贵乡平均每户年收入达50000元、人均年收入12500元,人均收入较土地流转前高出3500元。
发展集体经济 让农民入股当老板
“过去都是村民和企业之间互相合作,这次党支部介入之后,通过帮助农民培训、为企业解决用地等办法,给农民致富找到了新路子。”新渠稍村支部书记任祥向记者介绍说。在大新镇新渠稍村,党支部积极引进鑫燕花卉公司,通过技术培训、协调贷款,引导近400名党员、群众建成了占地2000多亩的新渠稍兴燕花卉示范基地,种植户棚均收入超过3万元,企业的发展空间也得到拓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兴庆区各农村基层党支部还充分发挥蔬菜、粮食、水产、花卉四大产业16个示范基地作用,加强与企业合作,以“订单式”培训为方向,采取专家授课与实地指导相结合的形式,共组织培训1460名实用人才,既为企业发展解决了用人难题,又给农民找到了“铁饭碗”。
随着兴庆区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原来依靠种地为生的农民放下了锄头住进了楼房,没了地,农民怎么养活自己?在兴庆区大新镇上前城村记者找到了答案。上前城村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根据实际,村党支部依托银川汽车站,建设了上前二队、三队、七队、九队四个仓储物流市场,不但解决全村近百名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而且还带动周边装卸、运输等产业的发展,每年实现仓储、场地租赁收入700万元。2014年上前城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30万元。
据了解,2013年4月,上前城村成立了聚合详劳务公司,公司由上前村村集体控股,村民集资入股,公司营业收入的50%以福利形式返还给村民。“成立了劳务输出公司后,仅组织村民为辖区建筑工地做外墙保温一项就创造2000万元的收入。今年又成立了物业管理公司,预计一年还有600多万元的收入。”上前城村党支部书记张华自豪地对记者说。
上前城村七队党小组组长王永革就是股东之一,同时,他还是上前城村七队木材物流市场的大股东。“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原来灌水用的渠都改道了,有些村民家的地因为浇不上水只能荒着。老百姓看着土地却没办法种,我们党员不想办法,不领着百姓干咋办?”在王永革的带领下,村民以集资入股的形式成立了木材物流市场,村民们的生活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一年也就分个七八万元吧,村上买房买车的也大有人在。”王永革说。
在兴庆区,村集体经济发展已成为农村增收致富的助推器。为改变集体经济薄弱的不利局面,兴庆区在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上出实招、下功夫。目前,兴庆区空壳村缩减为10个,同比下降7%。大新镇实施了“村集体经济倍增计划”,2014年全镇村集体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有3个,集体经济总量大幅增长。
党支部把百姓装心里 村里不比城里差
每年为70岁以上老人缴纳400元医疗保险,连续三年为每位户籍村民免费发放50公斤大米,每年投入50000元帮扶困难家庭……这些就是有了钱的上前城村为老百姓办的实事。“现在建有失地农民出租公寓、幸福大院、康居南区文化活动广场,这两年村上有了钱,不给老百姓办实事说不过去。”张华对记者说。在上前城村,年事已高、残疾、无儿无女的老人全部住进了33平米大,水、暖、电、洁具等设施齐全的老年公寓楼,不用自己出一分钱,而且开设的“老饭桌”让老人们的一日三餐有了着落。
在兴庆区,富起来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可不只有上前城村一家,离上前城村不远的塔桥村也开设了“老饭桌”。65岁以上的孤寡、五保老人都可以去老年饭桌用餐,每位老人每餐只收3元,运营成本由村集体经济收入及企业、个人捐款进行补贴。
村集体有了钱,村民有了钱,日子自然越过越红火。在通贵乡记者看到,结合自然景观特色,通贵乡对农宅、围墙、门头进行改造,移动垃圾车、卫生厕所相继“进村入户”,长效机制的建立确保了村容村貌的常年整洁卫生。美丽的不仅是村容村貌,“幸福大院”更是让南通村的老人们心里乐开了花。“幸福大院”里配有图书室、棋牌室、健身室,还有理发室、卫生室以及保健室,全天为老年人开放。运行几个月以来,这里真正成了老人们安享晚年的“幸福大院”。目前,兴庆区已建成10座农村养老“幸福大院”,实现了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全覆盖。
记者 王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