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宁夏“文化遗产日”主场活动在吴忠举行
新华网宁夏频道6月13日电(记者 艾福梅)13日是我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在“中国回族之乡”吴忠市举办主场活动,舞龙舞狮、回族武术、剪纸、刺绣等非遗项目传承人现场献艺,让市民共享文化保护的成果。
特色鲜明的回族文化,厚重悠远的黄河文化,神秘古老的西夏文化,多彩多姿的移民文化并存的文化资源格局,奠定了宁夏深厚的文化底蕴。目前,全区已基本形成了自治区、市、县三级协调有效地保护工作机制,经普查确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2968项。“花儿”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回族服饰、回族器乐、回族婚俗、张氏回医正骨等18项列入国家级名录。经国家文化部认定,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9名。
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王正儒说,文化遗产是民族的命脉,保护并传承下去是所有人的共同责任。在“文化遗产日”里,宁夏各市县都将同期举办系列展演活动,激发群众的保护意识。
吴忠市副市长马中勇说,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保护成果、全民共享”,突出强调了全民共同参与保护、共享保护传承成果。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各级各部门,尤其是文化部门要在挖掘、保护、继承和利用文化遗产上下功夫,同时进一步加大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力度,使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深入人心,激励全社会自觉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将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真实、完整地保护传承下去。
记者采访了解到,宁夏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资源分布特点,通过在项目流传地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为核心,设立传承点(基地)的方式,实现对项目不同层次的保护,实现其“活态”传承。
用民间艺人进学校,编写乡土艺术教材进课堂的方式,开展教育传承;用规定文化馆(站)工作职责的方式,规范和强化“保护性传承”;用引导和支持民间个人、企业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产业的方式,扶持和鼓励开发性保护行为。
据了解,宁夏通过实施非遗的乡间保护传承、教育传承、生产性保护等一系列活动,在全区各地设立不同类型的项目传承保护基地(点)50个。在今年“文化遗产日”里,中华回医药文化博物馆和隆德县民间秦腔剧团等10个优秀传承保护基地就被奖励2万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