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只争朝夕 2016年宁夏农业发展丰硕收官
2016年,宁夏农业克服经济下行、部分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冰雹洪涝灾害等不利影响,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区农业亮点频现:粮食总产达370万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农村改革继续深化,农业新动能进一步释放,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9939.7元,增长9.0%。
农业发展是安民之基。“十三五”开局之年,宁夏丰硕的“三农”成果,为全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局赢得主动权。
供给侧改革引领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1月5日,天寒地冻,但在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大庙桥村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内,金汉文的特色大棚里送菜的,称重的,热闹非凡。
从自己最早搭建起利通区第一批设施温棚,到如今盯着市场上高端设施农产品发展生产,金汉文的特色大棚早已“名声在外”。“今年园区按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园建设,不但卷帘机、保温被、小型滴灌等设施一应俱全,在生产上,优质品种、工厂化育苗、病害统防统治、产品统购统收也由园区提供一条龙服务!”进入棚内,新品种的樱桃、火龙果长势正好,“现在人们吃水果讲究健康生态的,咱这次新栽的几个品种,都是花青素含量高、营养价值高的。”
金汉文紧盯市场需求发展设施农业的背后,是2016年宁夏坚持“一特三高”农业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6年,面对全国缩减玉米种植面积的大形势,宁夏聚焦市场需求大、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优质粮食、草畜、瓜菜、枸杞、葡萄特色优势产业,在粮食生产上,适度调整玉米种植结构,扩大青贮玉米和小杂粮面积,恢复灌区小麦面积,先后在全区建起粮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20个;草畜产业上,通过加大良种繁育、标准化规模养殖、基础母畜扩群增量和饲草料基地建设,建立节本增效示范点605个;瓜菜产业上,通过实施增供增收“双百工程”,积极开展标准园创建,建成200亩以上的蔬菜规模化园区570个,稳定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6年,宁夏特色优势产业已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86.5%。
宁夏农产品在2016年全国市场上的表现也频频令人注目,多年来坚持品质建设,正让更多“宁字号”农产品走上更广阔的市场,也为宁夏农业加快推进供给侧改革做出最生动的注解。
深化农村改革补齐全面小康短板
1月5日,在盐池县王乐井乡刘四渠村村部,村主任冯平正在忙着统计村上去年以来的各项收入。“这块地是十年九旱。过去农民靠天吃饭。以前一年下来,收入的赶不上投入的!”冯平说。自宁夏全面推进土地经营权确权颁证以来,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基础上,有序引导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为这片昔日的荒地带来勃勃生机。
地还是那片地,水还是那点儿水,但由土地流转带来的变化,让人实实在在地看在眼里。
“土地经营权确权后,不仅保证了农民的利益,也保证了我们流转土地的利益。再不用担心因土地权属不清引起的纠纷,我们也敢投资建基础设施了!”种植大户李刚在当地流转土地3700亩,一次性投入几十万元建起了高效节水农业。近千亩的滴灌设施铺下去,一举解决了这里过去因用水严重而致使大片土地被撂荒的难题。“2016年种了700亩籽葫芦,亩均收入600元,3000亩的葵花,亩均收入400元!”与此相对的是,农民通过土地流转不仅可获得每亩每年125元的流转费,还可以实现就地打工。
“仅去年我们村土地流转费收入就有106万元,农民还通过打工获得劳务费近100万元!”冯平感慨地对记者说。
为最大限度地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潜能,2016年宁夏继续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2项国家级改革试点和扩大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范围、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土地股份合作、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4项自治区级改革工作。目前,全区已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面积1568.9万亩,颁证86.2万户,占计划任务的92.4%,走在全国前列。全区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296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26.7%,有力促进了宁夏农业生产的组织化、专业化、标准化、社会化程度的提升。(记者 宗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