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政府组织对全区2014年农村危窑危房改造工作进行绩效评价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统一安排,2015年1月25日至30日,自治区副主席白雪山、政府副秘书长马云海带队,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领导任组长,带领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有关人员组成六个考评组,对全区2014年农村危窑危房改造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绩效评价。
此次绩效评价按照“一个县(区)普查1个乡(镇),其它每个乡(镇)抽查2个村,每个村至少抽查5户,极度贫困户全部检查”的原则,从2014年下达任务的13个县(区)自验合格农户花名册中随机抽取106个乡(镇)、235个村、2302户进行现场入户检查。各考评组全体工作人员克服严寒,顶风冒雪,深入乡村和危改户家中,详细查阅政策落实、监督管理、工程实施、资金管理等相关文件资料,现场检查改造房屋的建筑面积、结构和质量,比对核准户主档案信息资料,做到案实相符,不漏死角,针对存在的问题责令相关县(区)进一步整改。
今年以来,自治区政府向各市、县(区)派驻了危房危窑改造督导组,强化督促指导抓落实,各(县)区政府高度重视危窑危房改造工作,落实四级监督指导责任,严格审核确定改造对象,强化质量监督检查,按照标准组织验收,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危窑危房改造工作扎实推进。全区共改造危房47360户,占计划任务的107%;二是档案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所有危房改造补助对象的纸质档案做到了“一户一档、三级审批、三榜公示”,所有档案信息均录入互联网;三是工程质量明显提高。通过督导组、县(区)建设部门、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员及时到现场开展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绝大部分改造农户能够按照设计图纸和标准建造房屋,新建房屋符合抗震设防标准,有上、下圈梁,构造柱;四是农村建筑节能示范特色明显。部分改造户自建住宅采用了阳光房、三七墙、铝合金双玻门窗等节能措施,达到了严寒和寒冷地区节能要求,大幅提高了新建建筑的舒适度;五是在改造模式上有创新。采取不同形式的改造安置方式,节省成本,提高农村闲置房屋使用效益。如隆德县山河乡对3所小学校舍进行加固改造,使其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安置危窑危房改造户35户;永宁县新华苑危房改造集中点建设小面积户型楼房,安置低保户和极度贫困户统筹,同时设置了老饭桌和日间照料中心,解决了极度贫困群众日常生活无人照管的社会问题。
但受各方面条件影响和制约,我区危窑危房改造仍存在整村推进改造规划不到位、部分统建极度贫困户住房入住率低、少数自建房砌筑砂浆强度不够、危窑危房改造工作经费缺乏等问题。
下一步工作中,住房城乡建设厅将指导各市县(区)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和规范农村危房改造实施管理。一是坚持统筹科学规划。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扶贫攻坚计划整村推进危窑危房改造,充分考虑群众生产生活方便、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完善和生活水平提高等各方面情况,科学规划,合理设计。二是严把工程质量。加强技术指导和质量安全监管,对改造翻建农房的结构设计、水泥砂浆配比、钢筋标号、墙体砌筑、门窗开间尺寸等进一步规范标准,提升抗震防灾能力,确保让农村困难群众住上安全舒适的新房子。三是严格改造对象筛选审核。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群众自愿申请,按照规范的标准和审核审批程序确定补助对象。四是规范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强化审计监管,保证及时足额兑现补助资金。五是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档案资料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经得起历史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