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三北工程的宁夏答卷

08.10.2018  11:13

  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中国版图,横贯北方万里疆土的,是漫漫黄沙、沟壑纵横。风沙肆虐、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地面积扩张威胁着中国的生态安全。

  1978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一个彪炳史册的重大决策——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体系。

  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范围内,宁夏是唯一全境列入的省区。从川区到沙区、再到山区,三种地域类型浓缩了宁夏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不同发展方向与治理模式,也见证着宁夏三北防护林体系40年的建设历程。

  在三北,每个人都是一棵树,每一片林子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川区:织起农田防护林网

  “在宁夏,北部川区为黄河自流灌区,生态条件相对较好,三北工程建设之初,便是先从川区农田林网建设入手,随后逐步向沙区、山区渗入。”宁夏退耕还林与三北站站长王治啸告诉记者。

  沿着新109国道永宁段行车,两侧是宽度30米至80米不等的宽幅林带,林带乔木、灌木搭配种植,将防护性与景观性融为一体。“现在看到的是二代林网,一代林网基本看不到了。”透过眼前的生态美景,在林业系统工作了39年的永宁县林业局林技中心主任孟庆新仿佛看到了时光流逝。

  1983年,孟庆新离开原国营永宁机械化林场,来到永宁县林业站,和当地百姓一起,开始建设第一代农林防护网。“一代林网以杨树、柳树为主,紧挨着农田建设,主要防止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孟庆新说。然而一代林网也有其弊端——影响农作物生长速度、容易产生天牛虫害。

  1998年,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提档升级”。二代林网改单一的树种为多树种和抗虫性、抗旱性强的树种混交,建设位置也不再是紧挨着农田,而是在农田和林带间留有一定的距离,消除了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逐步形成了树随路栽、绿随沟建、林随田织,大网格、宽带幅、高标准的农田防护林体系。

  农田防护林造林方式的变化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我区造林工作从国家下达强制性任务向积极创新造林的转变。三北四期工程(2001—2010年)实施的10年间,一系列先进林业理念和技术在我区的应用,为三北工程整体建设增添了活力。

  沙区:与荒漠争夺苗木成活率

  1988年,刚刚被招工进入灵武市白芨滩防沙林场的王学林背着柠条苗走进毛乌素沙漠。在此之前,他从未想到,当一名林业工人不是管理果园,而是和沙漠争夺苗木成活率。

  “因为没有路,我们每人每天大概要背2000棵柠条苗步行进入沙漠深处。费这么大劲栽种的树苗,只能靠雨水浇灌,几场大风一刮,大部分树苗躺倒在沙漠上,成活率达不到50%。”王学林说。

  在甜水河管理站工作几年后,王学林调到了大泉管理站,实现了管理果园的“初衷”。在这里,王学林和林场职工在沙漠外围营造大面积以灌木为主的防风固沙林,形成第一道生态防线;围绕干渠、公路、果园周围建设多树种、高密度、宽林带、乔灌结合、针阔混交的大型骨干林带,构成第二道生态屏障。在两道生态防线的保护下,通过引水拉沙造田,培育经果林和苗圃,流动沙区嬗变成一座果园。

  进入21世纪,白芨滩改变过去“一季造林、成活靠天”传统治沙模式,大力推行“三季造林、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模式,重点推广了草方格固沙、雨季穴播造林、人工模拟飞播造林、春秋植苗造林、容器育苗造林等技术措施,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灵武市的山沙区形成了以白芨滩为中心、连接山区5个乡镇的防风固沙林体系。

  白芨滩人改造的中部干旱风沙区,是三北工程的重要治理区域。“中部干旱风沙区为荒漠半荒漠地区,干旱少雨,风蚀沙化严重,生态条件恶劣,是全国荒漠化和沙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生态建设主要以防沙治沙、防治土地沙化为主。”王治啸说。

  山区:护林与造林并重

  宁夏南部山区为黄土丘陵沟壑区,部分地区阴湿高寒,是全国水土流失和干旱较严重的地区之一,主要以防治水土流失、发展水源涵养林为主。

  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六盘山进入集中造林期,人工林以每年2万亩的速度铺开。

  17岁的雷林便是此时来到六盘山秋千架林场,至今已43年。参加工作之初,雷林深知,缺乏林业专业知识是自己的短板。他边看书,边向老护林员请教,很快掌握了林业政策法规、基础知识和林业工作的基本规律,成为中幼林抚育和森林间伐的业务能手。

  2000年,国家提倡封山育林,对天然林实施禁伐,雷林主动要求参与育苗和营造林一线工作。育苗与营造林时,每天第一个到达造林作业区的是他,最后收工的也是他,如果遇到育苗造林质量不合格,就一定要返工。

  面对随之而来的牢骚与谩骂,雷林一笑置之:“做好营造林工作,责任心最重要,我从事这份职业,就一定要认真做好,虽然别人说我太死板,但看到林子长起来了,他们也就理解了。

  雷林是这样,同为六盘山护林员的蒙旺平亦是如此。六盘山上,雷林和蒙旺平们为了护林、造林倾尽一生,让一片片森林染绿山野。

  三北工程的回报:宁夏生态环境日趋向好

  当下正值三北五期工程(2011—2020年)实施期间。“2011至2017年,国家累计下达宁夏三北五期工程计划任务19.53万公顷,宁夏实际完成营造林19.97万公顷,全面完成了三北五期工程建设任务。”王治啸告诉记者。

  从一期到五期,人们为三北工程建设的付出,换回的是宁夏生态环境日趋向好。

  三北工程实施前,宁夏林地面积仅为103万亩,经济林面积为12.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4%,活立木蓄积量为217万立方米,全区林业生产总值0.15亿元,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1.15%。

  三北工程实施以来,宁夏林业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以防护林为主的较为完整的生态林业体系。截至目前,宁夏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4%,活立木蓄积量提高到1111.14万立方米,林业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至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