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化小康 助力脱贫富民 | 原隆村:好家风民风乡风成乡村振兴法宝

13.05.2018  11:22

  初夏的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一派村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田园风光。

  5月12日,记者走进村民叶玉门家,宽敞明亮的客厅里引人注目的不是各种家用电器,而是墙上一幅装裱精致的书法作品。“这上面书写的‘家和万事兴’,是俺家的家训。”在叶家,全家人一言一行以它为标准。

  在村民郭百灵、王耀明等人的家里也挂着家训,“创业致富,勤俭持家”“德才兼备,无私奉献”……一句句质朴的话语,饱含着做人、治家的道理。

  “村里统一制作了家训牌匾近2000个,悬挂在每户村民家中。从县城请来书法家、画家以优秀家规家训创作书法、美术作品近百幅,送给近50户群众。”村党支部书记王升说。原隆村是永宁县最大的生态移民村,如何做到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原隆村按照“文化立村、文化兴村”的发展思路,发挥文化滋养和精神支撑的作用,以文化墙、道德文化长廊为载体,“图说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常态化开展“最美人物”“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家风好家训”“移风易俗示范户”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激励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提升文明素养,从思想深处想脱贫、盼脱贫。

  为了加快推进文化小康建设步伐,去年村里以文明家庭创建为载体,组织村民寻家风、立家训,得到大家积极响应。

  “一家人坐在一起,回想老辈人是怎么为人处事,怎么要求后人的。”村民马志冬家的家训是“崇善孝敬”,他告诉记者,村里有的家庭是“与人为善,与邻为友”,有的家庭是“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有的家庭把“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立为家训。

  全村近2000户村民,家家树家风、立家训,以此作为行为准则。

  “这家训,挂在墙上做不到,会被人笑话。”今年51岁的张东学把“助人为乐”的家训落实在行动中。这名汉族田把式得知同村的回族村民沙彦林还贷款有困难时,毫不犹豫地施以援手。“俺一心想帮老沙,借钱给他欠条都没要。”让张东学没想到的是,几个月后沙彦林将借款还清。“还给俺的钱,是他和老伴拖着个病身子,外出打工挣的。这份‘诚信’,让俺敬重他。

  陈国学一家是个大家庭,村民们常说,陈家孝老爱亲、勤俭持家,家风好!前阵子,陈国学为儿子节俭办婚事,向讲排场、比阔气和高价彩礼说“”,在当地传为佳话。“如果按过去大操大办的习俗,仅酒席就得办3天。”婚礼过后,陈国学的儿子、儿媳外出打工,用勤劳的双手开创幸福生活。

  “如今的原隆村,家风、民风、乡风建设稳步推进,新风、新貌扑面而来。”王升告诉记者,近年来,村里涌现出星级文明户595户,其中十星级157户,不仅为“恩泽原隆、厚德为善”的村风奠定了基础,还激发了脱贫内生动力,村民有了全新的精神风貌。

  在原隆村,村道两边没有垃圾桶,但见不到垃圾的踪影。每天早上有清洁车挨家挨户收垃圾。全村人自觉遵守“定时”倒垃圾的规定。

  目前,原隆村已形成劳务输出、葡萄种植、光伏农业、肉牛养殖、红树莓种植和光伏发电六个产业增收渠道。2017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200元,创历年新高。

  今年,村里着力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依托葡萄产业、红树莓等特色农业产业建设,打造旅游示范村,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王升表示:“原隆村的发展之路表明,只有筑牢精神之堤,才能守好物质之财,振兴乡村。”(记者 高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