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地质局党建抓出战斗力

31.03.2019  14:31

  项目在哪里 党建跟进到哪里

  “一线工作法”使党员干部工作重心服务重心下移

  3月28日,宁夏地质局地矿院矿业开发所党支部书记张宁和党员尹伟等人到石嘴山市红果子沟煤矿巡查。

  一小时车程后,到达种草复绿试验区,3万多株红柳、紫穗槐、枸杞苗等各种灌木和1000多株刺槐等乔木矗立在那里。

  宁夏地质局先后有数百名党员在贺兰山治理项目区重温入党誓词,种下一棵棵树苗、播下一粒粒草籽。

  从种草复绿试验区步行30分钟,到达保留水塘。“在干旱缺水的贺兰山保留9个水塘,为保护区动植物提供了水源,这是党员集思广益想出的好点子。”张宁指着一个南北长280米、东西宽180米的采坑对记者说。

  2017年,宁夏打响贺兰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卫战。

  贺兰山北段保护区实验区的红果子沟煤矿地处贺兰山腹地,采矿活动持续了近20年,治理难度相当大。

  如何破旧立新?宁夏地质局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策群力,摸索出一套既节约资金又具可操作性的施工方案。

  以当时一个位于泄洪沟道上的采坑来说,按照常规思路应当进行回填,但如果遇上大暴雨,洪水夹杂着石块容易形成泥石流,起不到防灾减灾的效果。

  地矿院矿业开发所党支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通过修筑拦洪坝、水库、泄洪沟牢牢筑起三道防线,将矿坑变为蓄洪、调水、为下游补水的天然水库,并成功抵御了2018年9月贺兰山沿山特大暴雨袭击。在贺兰山生态环境整治项目中,党员干部连续坚守在矿区、吃住在山上,坚持在一线勘查、设计、整治,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近年来,宁夏地质局党委将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推行“一线工作法”,确保项目在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在所属地勘单位41个野外项目部均设立了党支部和党小组,实现了党组织全覆盖。加强野外一线党组织管理,推进党员干部工作重心、服务重心下移,确保“问题在一线解决,决策在一线落实,创新在一线体现,成效在一线检验,干部在一线培养。

  党建末位调整动真格

  宁夏地质局去年第一季度考核成绩公布后,地质博物馆考核排名靠后。地质博物馆党委班子成员迅速行动,召开专题整改会议。

  经过一番研讨,党委班子达成共识,依托博物馆优越的对外开放资源,精心打造地质博物馆党建宣教阵地。

  阵地建成后,自治区党委、区直机关工委及有关厅局单位多次观摩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地质博物馆成为面向社会的开放式党建活动共享阵地。通过“党建+地学科普”品牌打造,博物馆党建水平得到提升,在2018年年底党建考核中位居全局前列。

  党建工作抓实了就是生产力,抓细了就是凝聚力,抓强了就是战斗力。

  如何强化制度约束?宁夏地质局党委提出“党政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同责考核、末位调整”党建工作机制,在全局形成了抓党建、树品牌、强担当、比实干的浓厚氛围。

  2018年初,宁夏地质局党委又提出“一年强基础、两年上水平、三年争一流”的“123”党建工作目标,对28名党支部书记及委员进行了调整,压实“三级党组织”书记责任,建强建实“三强九严”工程,持续实施“末位调整”。通过明责、述责、评责、问责一系列严格的制度约束与保障,把管党治党责任抓到了手上,放到了明处,落到了实处。基层党组织书记普遍形成了一个共识:干得好是职责所在、责无旁贷;干不好就要挨板子、丢位子。

  服务“三大战略”出实招

  2017年和2018年,宁夏地质局遥测院空间规划党小组成员姚建华、李欢等人的节假日,基本都主动去赶工期,满满的获得感足以抵消辛劳。

  这两年,遥测院负责实施国家级重点试点工程——宁夏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项目。项目基础数据量大,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承担项目任务的土地党支部成立了空间规划党小组,把支部建在项目部,党小组成员迎难而上,利用节假日抢进度,高质量完成了红线划定任务,为宁夏生态红线划定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发挥了关键作用,获得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部门高度赞誉。

  宁夏地质局党委把党建工作的落脚点放在了全面提升公益履职能力、服务自治区“三大战略”上,围绕公益服务和转型发展,提出了“123工作举措”:1项在自治区层面“叫得响”的亮点工作,2项在行业领域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创新工作,3项能集中体现单位部门主责主业的重点工作。建立工作台账,实行清单管理,实打实地提升地质党建水平和服务发展能力,并将“123工作举措”纳入全年效能目标考核和全局党建考核体系,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形成面对挑战有勇气、面对问题有能力、面对群众有感情、面对职责有担当的优良作风。

  地质局党委还广泛开展结对共建活动,110多个基层党支部先后与全区30多个厅局、市县区签订了结对服务协议,与80多个党组织开展共建活动,落实项目50余项。联合开展了石嘴山富硒土地质量调查,以优质的化探调查服务,摸清土壤富硒状况,指导农业科学规划、合理种植,有效提高了农业附加值,使3万多农户增收致富。(记者 张慈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