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川—上海高校活动周”看跨域引才如何更有效

02.12.2015  11:52

  五天四夜,一场跨越几千公里的省校人才对话,将巴山蜀水和黄浦江畔紧紧连在一起。

  从11月16日开始,四川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范锐平亲自带队,省内30余名党政机关领导和69家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揽才团,创新跨域引才的形式和手段,用特色活动引爆沪上高校圈。不少企业反映:招来了人才,呼应了需求,以往合作更加巩固,重点项目建设有了底气。

   紧贴实际,延揽人才有针对性

  “我们缺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面的人才,规划设计是同济大学的王牌专业之一,恳请建立人才合作机制。”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何健对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说。

  从2013年开始,四川省依据地方优势和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开展人才的培养和选聘工作。这次来沪引才,省委特意列出了急需紧缺专业目录,包括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城市规划、建筑、机械等。

  “有百余家企事业单位上报人才需求,我们精选了69家,考虑沪上几所高校的各自特色,组成最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招聘团队。”省人才办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在参会单位一览表上,记者看到既有党政机关,也有研究所等事业单位和颇具实力的央企国企。

  在同济大学博士王昊看来,这样的面对面“对话”很有诚意,“尽管各类招聘网站很多,但面对面交流更有效,更能了解用人单位所需是否对应自己的所长。”拥有同济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多重教育经历的她,向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投递了简历。

  招考选调生是此次跨地域人才合作的重头戏之一。四川省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质量为先”的原则,对照急需紧缺专业目录,在不同院校有针对性地进行宣讲和选拔。

  短短数天,69家参会单位大多斩获了所需人才,仅同济和交大两所高校就成功签约48人,达成意向412人,收到简历2535份。来自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对记者说:“现场签下就业意向书的不在少数,而且并不局限于四川生源,这个之前真没有想到。

   趁热打铁,人才供需有效对接

  “阻碍、短板、困惑……”在18日下午举行的省校座谈会上,四川方代表大多以以上三词表达了西部高端人才短缺的切身感受。

  省校人才合作深度座谈是此次活动周的又一亮点,借助宣讲会和招聘会营造的火热之势,四川趁热打铁,与在沪高校的院系领导和核心专家教授队伍进行供需对接,签署相关合作协议。

  在面对面的座谈会现场,四川列需求清单,校方给予回应,每人仅限三分钟发言,围绕问题,聚焦人才需求和项目合作,会上议定的事宜可以立即办的就地办理。

  “我们需要有色科技人才,石墨烯材料专家,不知交大能否提供?”在座谈会上,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刘国强开门见山,请校方支招。

  四川省教育厅厅长朱世宏的“对口帮扶”的建言得到校方的当场响应:“这项工作可以推进,我们愿意与四川在高校联合培养、人员交流方面建立机制。”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朱正纲说。

  企业发展需要高端人才,政府决策更需要智囊团,同济大学4位教授获聘“四川省特聘专家”。在决策咨询方面,同济大学已提供一批专家名单,可随时为四川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会上达成的合作意向,如何有效落地?这个问题成为省校双方共同关注的重点。“接下来,将合作事项一一列出,画出时间表和路线图,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部门合力推进。”四川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同济大学与四川的一项合作已经在规划建设——同济大学凭借与德国的紧密联系,引进技术和人才,在四川建立中德友好医院,提升西部地区医疗人才队伍水平。

   活跃形式,巧打引才感情牌

  “在抗日战争期间,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都有迁址川蜀的风雨历程,与四川的渊源颇深。”在18日晚举行的“携手共进,筑梦四川”联欢晚会上,同济大学的学生演绎迁址四川李庄期间的抗日救亡运动,来自四川的文艺工作者也尽情展示着天府之国的风韵。

  “山中水中,入画之中”,描述的是四川哪个市(州)?“蓝色星球上的最后一块净土”,描述的是四川的哪个地方?17日晚,一场知识竞赛拉开帷幕,几十道关于四川的知识问答引发思考热潮。让主办方没想到的是,很多学生对于四川的了解超乎想象,本地人都答不出的难题,学生们却对答如流。

  与例行的招聘会、宣讲会等相比,这些颇具趣味的引才形式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既加深了学生对四川的认识,也展示了四川的人文历史。”知识竞赛现场,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张老师不住点赞。“与前两年的异地引才相比,采用晚会和知识竞赛等辅助形式,一方面为招才引智锦上添花,一方面也想吸引四川以外的英才赴川工作。”四川省委组织部一位负责同志说。

  西部崛起的大好机遇让“四川周”在高校学子中受到热捧,也为四川赢来了一张成绩单:与沪上高等学府达成战略合作协议、500余名应届毕业生投身选调生选拔、3400余份简历投递到省内企事业单位手中、多名高端专家被纳入麾下……礼贤下士的求贤姿态,供需相适的引才策略让更多英才情倾西南。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记者 高阳)


用爱温暖寒冬—— 宁夏第6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成功捐献
wRX宁夏红十字会网站管理系统       深冬时节,傲雪凌霜。“90后”小伙小田用一缕冬日暖阳般的温暖爱意,给远方的小患者送去生命的“礼物”。12月15日,宁夏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小田完成捐献顺利归来,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