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工业化考验土地政策

10.08.2015  08:38

   核心阅读

  印度最近发布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报告显示,1995年至2011年间,印度日均收入在1.25美元以下的赤贫人口从49.4%下降至24.7%,近3亿印度人脱贫。在这一脱贫进程中,很多农民“进城”寻找工作,甚至失去了原来的土地。伴随着印度工业化的发展,针对农民的土地政策受到越来越多的舆论关注。

   超过半数的农村家庭过着半农半工的生活

  印度哈里亚纳邦在地理上环抱首都新德里,经济上依托城市。20岁的拉姆蒂目前在新德里做私家车司机,月薪1.5万卢比(约合1500元人民币),每周回哈里亚纳阿塔萨村的父母家一趟,团聚休息。记者来到拉姆蒂家,他的父母已等候多时,“老拉姆蒂”表示自己为了见记者特地今天调休。“老拉姆蒂”在新德里开公交车,一周休息一天,一个月能有3万卢比的收入。“你们家还有地吗?平时谁来种地?”面对记者的问题,“老拉姆蒂”回答称:“我家还有3英亩(约合18亩)地,农忙的时候老伴和两个儿子都要帮忙,虽然种水稻不如种蔬菜、水果收入高,但每年也有20万卢比,而且活儿不算太累。”

  拉姆蒂一家在阿塔萨村属于中等收入水平,家中陈设虽然简单,但彩电洗衣机等家电都有,还专门修建了自家的厕所,接下来准备买辆小轿车,“老拉姆蒂”去新德里上班就不用太辛苦。为什么不干脆去新德里生活?“老拉姆蒂”笑着摇摇头说:“去大城市生活压力大,也太喧闹,不如村里自在,而且家里的地也得有人照料。”

  拉姆蒂一家是全印近1.8亿户农村人家的一分子,这些家庭只有约30%是全部依靠农业收入维生,超过半数的印度农村家庭过着半农半工的生活。虽然在土地上耕作并不能完全满足印度农民的生活需求,占全印人口近2/3的农民只贡献出15%的GDP,但他们脚下的土地仍然被看作生存发展的基础,失去土地始终是印度农民致贫的重要原因。

   失去土地的农户更易受疾病、灾害等侵害

  从新德里开车向南行进不过两小时,人们不难发现道路两边不时出现的窝棚。这些用竹条、麻绳外加塑料布捆绑而成的“住宅”正是当地流民的“移动”居所。之所以称其为“移动”,是因为这种简易的流民之家会因时因事随时搬走,它的主人没有土地可以依靠,唯有在大路两边“讨”生活。

  桑吉是这样的流民之家的户主之一,不到50岁已经有了两个孙女一个孙子,全家9口共同生活在一座窝棚中。在桑吉的家中,除了几副竹篾编制的床榻外,最显眼的是一台14英寸彩色电视机,电视里播映着卫星天线接收到的电视剧,韵律十足的印度歌舞使人感到,生活虽然清苦,但这仍是一个蛮有生机的家庭。

  “我有3头牛,3只羊,平时做些金属用具的修补,”桑吉放下手中的活对记者说,“做这个赚不了什么钱,年轻人也不愿学,他们宁可到附近的集市上打工。”桑吉说他们原先不住在哈里亚纳,是从北方邦逐渐迁到这儿的,家乡的农地卖光后只能靠到集市上做小工维生。养牛羊不为卖,只为挤了奶全家喝,好在这里不是大城市,道路两边放牛羊管得也不严。

  不久前公布的印度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报告列出人口致贫的主要原因:失去土地、家中没有男性劳力、家中有长期患病人口、家中超过25岁的文盲人口等。统计显示,有30%的印度农村家庭正经历两项以上的致贫因素打击,而且“失去土地”与其他任何一项致贫因素相叠加所造成的破坏力,都要远远大于其他因素结合所产生的影响。印度目前尚有5400万户农民家庭属于无地状态,他们中有一半以上住在土坯房或临时搭建的窝棚中。报告指出,土地仍是印度农村最重要的资源,失去土地的农户更易受疾病、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依靠手工劳动等低技术职业收入很难抵御这些风险。

   权衡投资者和农民利益成为一个棘手难题

  拉尔丹尼是阿塔萨村村委会中负责土地交易的专员,他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20年。拉尔丹尼对记者说:“前些年土地交易量还比较大,但近两年交易量在下降,更多农民认识到从卖地获得的收入并不能让他们在城市中过上好的生活,因为城市并不一定能给农民提供合适的就业。”依照印度现行的《土地法》规定,“征用的土地用于私营项目必须获得80%受影响家庭的同意,公私合营项目须得到70%以上土地所有者同意”,村民集体达成这些条款并不容易。

  目前摆在拉尔丹尼面前的挑战之一是政府正在酝酿的《土地征用法修正案》,该修正案草案将在五大类用地项目上取消村民表决的环节,同时免去项目用地的环境和社会评估程序。因失地受到影响的农民将一次性获得政府以市场价给予的补偿,同时每户农家将得到政府给予的一个就业岗位。政府此举旨在提高政府拿地效率,为建设工业特区、公路铁路网等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不过,此草案今年3月一经推出,立刻遭到各界反对,不少地方的农民举行游行抗议政府的强制性征地方案。印度主流舆论也分析称该草案在印度上院获得通过的可能性很小。

  “农民并非不想分享工业化成果,只是印度农民更为谨慎,他们不想拿土地来赌注未来生活,”印度城乡发展委员会主任拉鲁斯对记者说,“确实有农民通过出售部分土地获取了不菲收益,一般政府或企业拿地的补偿金是土地农户间交易的5倍,而且他们也获得了政府或企业提供的工作机会。不过印度各邦的发展水平极不均衡,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不同,政府或企业在各邦的用地需求也不同,在土地政策上全国一盘棋的设想很好,但操作起来困难很大。”

  正处于风口浪尖的《土地征用法修正案》草案近来多次传出“正在被修改”。印度中央政府正在考虑将普通农业用地与可灌溉农业用地相区别,除非极特殊情况,工业走廊及铁道网建设尽量不占用可灌溉农业用地,让依附于这些土地上的农户继续保有维持生计的基础。同时,中央政府也正考虑在征地时恢复“生态与社会效应评估”环节,特别是对工业走廊等大型项目用地的综合效应进行评估,其中包括工业用工数量、岗位技术培训体系、相关产业附加值等多项指标。

  (本报新德里8月9日电 本报驻印度记者 邹 松)

40多年来,习近平始终对这件事很上心!
  【学习小组按】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宁夏新闻网
习主席体验过的兵工科技
   央视网消息 :5月16日,宁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