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年来工作总结暨今后工作思路的报告
一、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全区统计工作极不平凡、极具挑战的五年,是统计事业科学发展、成就辉煌的五年,是统计整体实力、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显著增强的五年,也是宁夏统计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五年。
五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国家统计局的领导下,全区统计系统紧盯“一年一个新提升,三年一个新台阶,五年实现新跨越”的奋斗目标,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为主线,以服务发展为目的,以提高数据质量为中心,以开展大型调查为重点,以加强统计建设为根本,解放思想,实干兴统,巩固老阵地,开拓新领域,全区统计工作跨上了新的历史起点。
(一)适应科学发展需求,统计工作理念实现新跨越。五年来,全区统计部门深入分析统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紧紧把握时代特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创新工作理念,促进全区统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一个目标贯穿始终。2008年,自治区统计局新一届领导班子打破过去按部就班的工作模式,明确提出全区统计工作“一年一个新提升,三年一个新台阶,五年实现新跨越”的奋斗目标。五年来,全区统计系统紧盯目标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持有“为”才有“位”,无懈无滞,有思有行,始终以年年都有新提升、跃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作为追求的目标和各项工作考核评价的标准,自治区统计局连续三年获得政府直属机构组效能考核一等奖,2011年荣获全区“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五年来获得自治区和国家统计局各种奖励100多项。
一个主题引领发展。牢固树立做好统计服务是统计工作的第一要务,提出了做好“四个服务”,打造“四大品牌”的统计服务理念,着力打造“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核算中心和咨询决策参谋中心”,持续建立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方法制度,有10 项工作在全国统计系统取得了率先,近五年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230多篇。
一条主线夯实基础。牢固树立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提出“八有八化”基层基础建设目标,算好“四笔账”、做“四会”型统计干部、坚持“六个必须要”的队伍建设目标,建立起“五会”联动数据质量评估管理的工作机制。2012年宁夏统计数据质量位居全国前三名。
一盘棋思想凝心聚力。为充分发挥政府综合统计和部门统计的职能作用,强化政府综合统计的主体地位,促进业务工作的有机衔接和信息共享,提出了“依法管统计,联合抓统计,跳出统计干统计,开门办统计”的统计管理理念,实现了由干统计向管统计转变,由管系统向管行业转变,进一步整合了统计资源,提升了政府统计公信力。
这一系列新理念为全区统计系统明确了统计工作定位,指明了发展方向,振奋了精神,凝聚了人心,为促进统计工作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二)转变数据生产方式,统计科学水平实现新跨越。在统计调查环境发生深刻变革的情况下,五年来,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统计数据生产由层层上报向联网直报、同步共享工作模式的重大转变。
实施统计“四大工程”。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一部署,我区建立了真实完整、及时更新的基本单位名录库,率先在全实现了“一库在线”管理模式;建立了统一规范、方便填报的企业一套表制度,率先在全国完成联网直报平台的并轨工作;建立了功能完善、统一兼容的业务应用软件系统,安全畅通、便捷高效的联网直报系统,基本实现调查对象通过互联网直接向国家、自治区、市、县统计局报送原始数据、各级统计机构在线同步共享的工作模式。目前,四大工程已在全区2300多家 “三上”企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中全面实施。
开展地方特色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紧紧围绕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推进统计适应性改革,扩大监测领域,建立了生态移民、沿黄经济区、非公有制经济、文化产业、10项民生计划30件实事等30多项监测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统计制度,反映了地方科学发展成果,初步形成了具有宁夏特色的统计指标体系。加强了服务业统计,明确了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的主要任务、根本要求和各项措施,服务业统计工作迈出了坚实一步。
推行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率先在全国开展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实现了自治区与各市、县(区)地区生产总值数据相衔接。这项改革被国家统计局总结借鉴,誉为“宁夏经验”和“宁夏模式”。为配合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率先在全国实行统一价格指数、统一工业增加值率、统一核算工业增加值的新方法;率先在全国推行房地产按项目在地统计改革;率先在全国建立了零售额全区统一分劈管理体系。一系列极具开创性的改革,让宁夏这个小省区,真正实现了统计工作的大作为。
完成地方调查队阶段性改革任务。撤销自治区直属的5个队(科),成立了自治区社会经济调查队,调整更名6个县(市、区)调查队,新设置了2个县(区)社会经济调查队,增强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三)紧盯全区科学发展,统计服务水平实现新跨越。在统计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主动调整服务理念和工作方式,实现了由过去注重服务党委、政府向“四个服务”的重大转变,由注重提供统计数据和分析研究向“四大品牌”的重大转变。
准确研判经济走势。率先在全国成立了统计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建立了部门联席会、重大统计数据评估论证会、经济形势分析会、新闻发布会和统计咨询决策专家委员会“五会”联动机制,提高了准确判断经济走势的准确性和前瞻性。积极应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建立应对金融危机三级监测预警制度、重大统计数据信息快速上报制度和专项快速调查制度,加强对重点产业、重要领域、民生计划的执行情况、全区经济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的快速调查分析,做到统计数据有评估,经济形势有研判,突出问题有预警,重大事项有专报,为全区各地各部门保增长提供了大量鲜活生动的统计信息。各市、县(区)统计部门也主动加强了对本地区重点行业的影响分析研究,积极为各级党政领导抵应金融危机提供决策服务,作出了突出贡献。
打造统计“四大品牌”。 着力打造统计数据品牌。提高统计数据权威性和时效性,每月及时发布各市、县(区)主要经济指标排序情况,为各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统计信息。规范了新闻发布会制度,加大了数据解读力度,以多种形式向全社会提供统计产品,统计部门作为经济社会信息的主体地位明显提高。着力打造分析研究品牌。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决策和社会公众需求,创新统计服务产品,发布了大量统计资料,成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与广泛认可。领导批示、媒体转载、在各项评比中获奖的研究分析报告数量明显增多。五年来,自治区统计局共编发各类统计信息、报告1420多篇(期),2010年以来各年度编发的各类信息、报告均在2007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特别是在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期间,提供的《宁夏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及其展望》等三篇分析研究报告成为党代会唯一参阅材料,印发与会党代表和列席人员参阅,受到党代表高度赞扬。着力打造社情民意调查品牌。拓展统计调查新领域,创新统计调查方式,建立了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对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展社情民意调查,搭建起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五年来,连续对自治区政府实施的10项民生计划30件实事情况进行民意调查,对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形象、社会公众安全感、政风行风建设等人民满意度进行了跟踪访问和调查,切实倾听了民声,反映了民意,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着力打造评价核算品牌。五年来,统计部门充分发挥评价核算职能作用,积极主动参与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评价考核,制定评价考核标准,用统计数据说话,为科学决策服务,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对统计部门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五年来连续参与承担党政机关和五市人民政府效能目标管理考核、节能降耗、工业园区等考核工作,有力提升了统计部门影响力。
加强重大事项监测。开展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妇儿“两纲”等统计监测。率先在全国将节能降耗统计监测核算制度延伸到各县、市(区)。监测成果已成为各级政府掌握有关领域发展变化状况,制定和完善相应政策措施的重要参考。围绕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将小康监测范围由全区及五个地级市扩大到全区及所有市、县(区),走在全国前列。
组织实施普查调查。五年来,在圆满完成全区国民经济核算、农业、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能源、人口变动等40多项常规性统计调查任务的前提下,高质量完成了全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第六次人口普查、第二次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资源清查、全国城乡划分清查等大型普查和调查。启动了宁夏资源产出率统计试点调查工作。完成了首次残疾人普查任务,为打造“黄河善谷”提供了数据支撑。丰富地方调查内容,监测重大事项,获得了大量反映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数据,为认识区情、把握区势、制定区策、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信息支撑。
强化统计新闻宣传。积极主动为社会提供统计服务,着力打造公开透明、依法统计、科学统计的新形象,深入开展“统计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知名人士走进统计,了解统计,关心支持统计。启动了统计宣讲“四进”活动,扩大了统计影响力。国家统计局向全国统计系统推广了宁夏的经验做法。丰富数据传播内容,拓宽数据传播渠道,形成立体式、全方位传播途径,有效满足各方需求。
(四)提高整体工作实力,统计管理水平实现新跨越。五年来,树立全区统计一盘棋的思想,创新统计数据、统计执法、部门统计、系统管理,整合统计资源,提升了整体工作水平。
加强数据管理。五年来,围绕提高数据质量,牢固树立“本质统计”理念,建立了全区重要统计数据评估审核通报制度,推行下管一级和下算一级的数据质量控制管理办法,确保统计数据的协调性和匹配性。
加强执法管理。健全了统计执法检查制度,建立了违法案件查处和曝光制度、对数据质量存在严重问题地方的相关领导进行约谈的制度、监察机关和统计部门在查处统计违法违纪案件中的协作配合机制。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统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全社会统计法制意识进一步增强。五年来,各级统计机构先后对全区2000多家单位开展了统计执法检查,依法查处曝光了51起统计违法典型案件。获得了全区“五五普法”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加强行业管理。坚持“依法管统计和联合抓统计”的思路,率先出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部门统计管理办法》,建立了部门统计工作规范化标准、考核评比办法和部门统计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了部门统计管理由主要依靠指导协调向制度和法制转变。加大部门巡查,每年有针对性地对自治区有关部门统计工作进行执法巡查,现场督查指导工作。
加强系统管理。率先在全国统计系统建立效能管理考核机制,按照“上下互评”的原则,制定了市、县(区)统计工作、局机关和地方调查队效能目标管理考核实行办法,指导推进全区统计系统效能建设和效能目标管理考核工作。建立分解落实机制和重点推进机制,明确责任单位,跟踪督查落实,确保统计落实力和执行力,形成了科学规范的统计管理长效工作机制。
(五)强化基础建设,统计保障水平实现新跨越。五年来,始终坚持以促进统计事业可持续发展为重点,大力加强统计基层基础、统计信息化、统计队伍建设和党建工作,为确保各项统计调查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强保障。
统计双基建设成果显著。率先在全国以省域为单元,以“八有八化”为建设目标,坚持一年一个工作重点,一年一个主攻方向,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整体有序推进统计“双基”建设,获得全国“双基”建设一等奖。成功举办了中国西部12+1统计“双基”建设与科学发展论坛。健全了统计调查网络,各市、县(区)均成立了统计机构,建立健全了基层统计调查网络,配备了专兼职人员,巩固提升了统计阵地,有力改善了基层统计条件。贺兰县统计局开展了对乡镇统计实行垂直管理探索,五市统计局、永宁、惠农、红寺堡等县(区)统计局新设立了普查中心。实施了规范化建设,制定出台了市县、乡镇(街道)、企业三级统计工作规范化标准,拓宽了基层工作领域,提升了基层服务水平,各级党委、政府对统计部门的支持力度和重视程度显著提高。购置了1万3千多平方米的统计办公大楼,有力改善了办公条件。开展了统计诚信体系建设。为深化“双基”建设,打造诚信统计品牌,今年对2300多家“三上”企业和260多家基层统计站实行统计诚信评星定格管理,开启了宁夏统计诚信建设的新篇章。
统计信息化取得大进展。为全区所有市、县(区)统计局、乡镇统计站和园区配备了信息化设备,这在宁夏统计史上尚属首次。目前,已建成以区-市-县-乡四级联网,能基本满足统计业务网络化传输需求。开发了宁夏统计行政管理数字化应用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统计内外网站建设,建成了区—市视频会议系统。建成了统计地理信息系统,银川市、吴忠市基本建成了工业园区数据库、农村经济数据信息库。
统计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在成就事业发展的同时,努力促进统计人的全面发展进步。坚持创先争优、典型带动,在全区统计系统开展了“五个典型示范带动工程”活动。加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办了统计大讲堂,培养出一批 “四会”型统计干部。五年间,34名同志被提拔到处级领导岗位,有2名县统计局局长被提拔为县领导。平均年龄有所下降,高学历人数明显增多,中高级职称比重不断扩大,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健全管理和监督制度,全系统形成了风清气正,人心思齐,锐意进取,争先创优的新局面。
统计文化建设成效明显。成功举办了全区统计系统第一届职工体育运动会等文体活动,组织开展了全区统计系统青年岗位技能大赛。大力开展文明机关创建活动,统计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自信心明显提升,逐步形成了以“忠诚统计、敬业奉献、实事求是、追求卓越”为内容的统计文化核心价值观。
五年来,虽然全区统计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现表现是:地区间统计工作发展不均衡;统计监测领域、方法制度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统计基础建设与统计科学发展还不相协调。
五年来的实践极为丰富,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在新的工作起点上,做好全区统计工作,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满足党委、政府需求,要坚持以下基本要求。
——坚持统计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统计发展的内在动力。五年来,始终坚持统计科学发展,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统计改革发展大势,坚定改革创新驱动,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工作理念、方法制度、统计管理和统计建设,推进了统计科学发展。
——强化统计优质服务。优质服务是统计部门体现部门价值的首要任务。五年来,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扩大了影响,提升了地位。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数据质量是统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五年来,牢固树立本质统计理念,坚持依法统计,创新核算,强化评估,加大执法,有力提升了政府统计的公信力。
——加强统计科学管理。统计科学化管理是统计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不断创新统计数据,加强部门和行业统计管理,推进由干统计向管统计的转变,由管系统向管行业转变,整合了统计资源,提升了统计能力。
——抓好统计自身建设。统计自身建设是提高统计能力的基础保证。五年来,持续不断加强统计双基建设、信息化建设、统计文化建设、统计队伍建设,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凝心聚力,开创了宁夏统计工作新局面,实现了新辉煌,谱写了新篇章。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发展期和改革攻坚期。党的十八大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奋斗目标。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新的起点上基本实现宁夏统计现代化,对全区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总体思路
今后五年,全区统计工作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八大、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统计保障为主线,坚持科技兴统、依法治统、人才强统三大战略,深化体制机制、统计调查手段、统计方法制度、统计监测评价四项改革,实现调查制度、数据管理、统计服务水平、队伍建设、信息化水平、统计法制、体制机制、统计公信力八项新突破,创新驱动,巩固提高,无懈无滞,有思有行,为基本实现统计现代化而奋斗。
(二)总体目标
基本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调查制度科学、调查行为规范、调查方法透明、组织体系完善、法制保障有力、管理措施到位、技术手段先进、队伍素质优良、服务水平一流的现代统计体系,基本实现宁夏统计现代化。着在以下几方面取得新突破:
——建立能够准确反映区情区力,客观描述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深入揭示经济社会运行规律,形成理念先进、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特色突出的制度方法体系,力求在完善统计调查制度、提升统计调查的科学性上取得新突破。
——建立资源丰富、管理科学、存储规范、便于共享的数据管理系统,力求在加强数据管理、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上取得新突破。
——建立能够满足党和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需求和经济社会转型需要,内容丰富、及时高效、便捷透明、服务全面的统计咨询系统,力求在提升统计服务水平上取得新突破。
——建立能够为统计发展和改革提供智力保障,为高质量完成统计调查任务提供人才支持,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人才支撑系统,力求在提高队伍素质和能力上取得新突破。
——建立技术先进、灵活适用、覆盖全面、易于扩展的技术支撑系统,力求在提升统计信息化水平上取得新突破。
——建立法规健全、普法深入、执法公正、监督透明的法制保障系统,力求在统计法制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建立体制完善、机制灵活、分工合理、工作高效的体制保障系统,力求在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
——建立积极主动、形式多样、公开透明、反应灵敏的宣传保障系统,力求在提升统计公信力上取得新突破。
(三)统计改革发展重点
深化统计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统计调查体系。积极争取自治区直管县统计体制改革,探索推行县以下统计机构垂管;创新普查组织管理机制,大力推进社情民意调查工作,积极争取各市、县成立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加强部门统计工作,切实理顺部门统计体制;继续加强双基建设、统计法制建设、统计文化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统计诚信体系建设,继续引导发展民间统计。
深化统计调查手段改革,不断提升统计信息化水平。深入推进“四大工程”建设,进一步优化统计制度顶层设计,夯实基本单位名录库,完善软件和联网直报系统,提升四大工程的覆盖面;改进统计信息广域网基础条件,提升网络运行速度,提高系统存储和运算能力;加强网站集群和网络建设;健全全区统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统计数据灾难备份系统;加强数据库建设,建成宏观数据库系统;拓展统计数据采集处理平台应用范围;加快研究、主动探索现代网络技术、空间地理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中的应用,努力实现统计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
深化统计方法制度改革,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地区生产总值环比核算,健全统计核算标准体系和指标体系,建立既符合国家统计标准又能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加强民生和舆情统计,强化科技创新统计,完善产业统计,加强服务业统计,完善农村统计,改进工业统计,改革固定资产投资方法制度,完善贸易领域统计,强化文化产业统计,加强人口、社会和科技统计,加强能源和环境统计预警监测。
深化统计监测评价改革,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着力加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进程监测工作;开展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银川综合保税区、沿黄经济区、生态移民工程和贺兰山东麓百万亩葡萄长廊监测评价工作;加强对经济社会运行趋势监测预警,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分析监测,加强市县经济社会绩效评价工作;增强统计信息公开透明度;加强统计科学研究。
三、2013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3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开好局、起好步,对加快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意义重大。2013年也是全区统计系统实施五年奋斗目标的第一年。统计工作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巨大挑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统计工作,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统计数据,统计在促进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加凸显。统计客体规模巨大、结构复杂、变动频繁,统计需求总量急剧增加、多样性显著增强,统计工作难度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艰巨。全区统计系统将紧紧围绕党委、政府战略决策,认清形势、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奋力推进宁夏统计发展和改革。
工作思路是:紧扣一个主题,深化三项改革,强化三项保障,做好五项重点工作,再谱宁夏统计新篇章。
紧扣一个主题:
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把各级统计部门和广大统计人员的思想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全面领会和把握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进一步增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和“八个坚持”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认真研究统计部门如何适应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紧密结合统计工作实际,学以致用,促进统计事业取得新的发展。
深化“三项改革”:
一是深化统计体制改革。强力推进全区统计组织机构改革,探索地方社会经济调查队和普查中心资源综合利用。积极争取将同心、盐池纳入自治区统计局垂管,在银川综合保税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设立统计分局。
二是深化统一核算改革。创新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研究实施GDP当季核算和GDP支出法核算;做好国际比较项目的统计调查工作。深入研究全区及各市非公经济及民营经济的统计监测和分析。
三是深化方法制度改革。针对十八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分析研究工作。完善规范工业统计核算制度。探索地区资源产出率核算方法,建立温室气体排放基础统计制度。推动投资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全力推进重点服务业企业调查和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完善社会、科技、妇女儿童监测、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和社会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市、县(区)文化产业增加值核算体系。改革劳动工资统计制度,积极探索适合宁夏实际的贸易统计标准、计算汇总方法。研究制定反映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指标体系,逐步建立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统计调查制度。
强化三项保障:
一是继续加强统计法制建设。深入开展统计执法,创新执法方式,加大执法力度,不断提升统计调查的权威性,增强统计工作的抗干扰能力,为统计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二是继续推进信息化建设。拓展统计数据采集处理平台应用范围,将更多专业纳入平台运行,逐步向乡镇、街道和企业延伸。积极推进全区统计行政管理数字化应用系统建设。强化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各级统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
三是继续强化统计对外宣传。打造透明统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统计宣传解读的及时性和便捷化程度。打造宣传网络,搭建集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现代新媒体于一体的全方位宣传网络,积极推进统计公开透明。
做好五项重点工作:
一是加强地方重大部署监测。探索建立完善银川综合保税区、沿黄经济区、贺兰山东麓百万亩葡萄长廊统计监测制度,完善百万生态移民工程、民生统计调查方法制度,科学设计监测指标体系,规范相关统计内容和口径。完善全面小康统计监测工作,提升市、县(区)全面小康社会监测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全力做好统计优质服务。以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为总目标,努力提高统计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对经济变化的敏感性,统计分析研究的深入性,与各经济部门的紧密性,更好地发挥统计职能。进一步加强统计监测工作,扎实开展统计分析研究工作,认真做好信息咨询服务工作。积极开展社情民意调查,了解民情,反映民意,促进民生改善。
三是扎实做好普查调查工作。着力抓好第三次经济普查机构、经费、人员和各项条件的落实,广泛进行普查宣传动员,精心选调、培训普查人员,认真组织开展普查试点,扎实搞好单位清查,积极做好数据处理的各项准备。抓好2012年宁夏投入产出调查工作。
四是继续推进统计基础建设。完善统计诚信体系建设。加大统计培训力度,提高统计人员素质。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提高基层工作能力。
五是切实做好统计党建工作。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建设。不断加强统计文化建设,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