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伊朗学术研讨会“中国伊朗文明交往与‘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26.09.2017  16:41
发布时间:2017.09.26       新闻来源:回族研究院      浏览次数:

  第五届中国——伊朗学术研讨会“中国伊朗文明交往与‘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于2017年9月4—5日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报告厅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中国伊朗文明交往与“一带一路”,主要议题有:(1)中国伊朗文明中的理性与智慧;(2)古代伊朗及其对外交往;(3)中国文明与西亚的关系;(4)波斯与丝绸之路;(5)“一带一路”与中伊复兴。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世界历史研究所联合举办,邀请伊朗知名专家学者和中国伊朗研究领域资深专家参加会议。来自两国智库、高校及研究机构的50多名专家学者(其中包括来自伊朗国内的六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为期两天的研讨会。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周云帆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伊朗伊斯兰文化组织副主席哈拉曼·苏莱曼尼、伊朗驻华大使阿里·阿斯克里·哈吉等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讲话。10年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伊朗伊斯兰文化联络组织启动了中国与伊朗两国间智库两年一届的学术研讨会项目。蔡昉认为:在“一带一路”建设正在大力推进的今天,举办这样的学术交流活动具有特殊的意义。他说:“研讨中伊两国历史,特别是中伊相互交往的历史,就是要以史为鉴,文明互鉴,通过对话厘清事实,还原真相,并且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动力,为中国伊朗两国关系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发挥史学应有的作用。”苏莱曼尼在发言中称,伊朗人民对中国有很好的的印象,而这种良好的印象来自于两国源远流长的交流互动。他说:“这是(中伊两国)数世纪文化交流的结果,因为两大文明古国历史上长期互为近邻,都有文明交流的愿望和互动精神。这种独立的文化今天依然可以为全世界分享。

  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就中国与伊朗两国交流所涉及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各领域问题,特别是就如何推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造福两别是就如何推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造福两国人民等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习近平主席9月3日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发表演讲时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地缘政治工具,而是务实合作平台;不是对外援助计划,而是共商共建共享的联动发展倡议。伊朗学者对此很是认同,汉学家侯赛尼认为,外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了解其实很有限,甚至还存在些误解误判,应该让更多的人听到和听明白习主席的这一阐述。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就中国与伊朗两国交流所涉及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各领域问题,特别是就如何推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造福两国人民等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习近平主席9月3日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发表演讲时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地缘政治工具,而是务实合作平台;不是对外援助计划,而是共商共建共享的联动发展倡议。伊朗学者对此很是认同,汉学家侯赛尼认为,外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了解其实很有限,甚至还存在些误解误判,应该让更多的人听到和听明白习主席的这一阐述。

  我院回族伊斯兰教研究院研究员孙俊萍与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郑玲参加了此次国际研讨会,并分别以“伊朗文化传统的基本特征”和“古代伊朗与中国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的活化石——回鹘语中的波斯语借词”为题,在大会上做了交流发言。

作者:孙俊萍  
用爱温暖寒冬—— 宁夏第6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成功捐献
wRX宁夏红十字会网站管理系统       深冬时节,傲雪凌霜。“90后”小伙小田用一缕冬日暖阳般的温暖爱意,给远方的小患者送去生命的“礼物”。12月15日,宁夏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小田完成捐献顺利归来,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