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到宁夏 近百留守宝贝 12个孩子王王

29.07.2015  12:06

  上海到宁夏  近百留守宝贝  12个孩子王王

  属于他们共同的成长

  

  这个暑假,兴泾镇来了12个上海大学生,这些90后们,虽然只在这里支教15天,却带给近百留守儿童很多欢乐。这段经历是属于他们共同的成长的印记。 

  7月27日下午,我们用镜头记录下这帮“孩子王”的暑假生活。 

  

  他们住在离兴泾镇还有一公里路程的新建小学,条件还算可以,但是没有空调和风扇,想买西瓜和雪糕得去一公里远的镇上,最好的消暑方法就是和孩子们呆在一起。“站在讲台上就不觉得热。” 

  支教队员管理着不到100个孩子,他们按年龄被分成了大、中、小三个班,课程设计则按照正常课程安排。说起对孩子的第一感觉,几乎所有支教队员的感受是木讷。“见到陌生人连招呼都不敢打。”支教队员米粮川还记得,第一节课上,让孩子做自我介绍,好几个都低着头,不敢看支教老师。 

  

  师生篮球赛、斗蚂蚱、说悄悄话……一周下来,那几个不敢做介绍的孩子,后来成了支教队员的小跟班,不光问东问西,还不时给老师准备点小礼物。支教队员的宿舍里,有孩子们送来的手写卡片和折纸。 

  “现在,孩子们很热情,上课还带了水果分给我们吃。”支教队员们把这个视为支教最大的收获。上海电力学院大三学生肖志毅,是这12个大学生的领队。他说,学院每年暑期都有大量志愿者到全国各地支教,而兴泾镇则是作为他们在宁夏的一个点,每年暑假都会有志愿者来。 

  对支教老师来说,15天或许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支教,这里的孩子也并没有他们之前想象的那样贫穷,或者缺少老师,最主要的是他们长期处于一种“留守”状态,缺少父母关爱,与人缺少沟通。对于支教老师自己来说,在讲台上给孩子们讲一节课,嗓音嘶哑满身粉笔灰的日子比呆在家里更有意义。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孩子们过了一个有意思的暑假,支教队员有了一段有意义的经历。 

  临走前,记者问上课的孩子:“老师们走了你们会不会哭?”女孩子们异口同声回答:“会。”她们说,明知道老师迟早会走,但还是舍不得。听到这样的回答,在场的几个支教队员都把脸别过去,或者悄悄离开教室。

  记者  田鑫/文  海坤/图

用爱温暖寒冬—— 宁夏第6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成功捐献
wRX宁夏红十字会网站管理系统       深冬时节,傲雪凌霜。“90后”小伙小田用一缕冬日暖阳般的温暖爱意,给远方的小患者送去生命的“礼物”。12月15日,宁夏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小田完成捐献顺利归来,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