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鑫和他的幸运果
04.05.2015 12:58
本文来源: 宁夏新闻网
一间屋子,三张床,住着13个人,这样的生活他们已经习惯。
开斋节刚过,虎娟一家4口人便启程奔赴200公里外的甘肃靖远采摘枸杞,只留下从外面打工回来的父亲在家。
李娜的三个孩子都在上学,明年虎洋(前排中)就要上初中了,李娜想多挣点钱,把他也转到县城去。
10岁的马晓蕊带着妹妹,摘了12天枸杞,挣了550块钱。
暮色降临,枸杞地里,雇主叫喊着:“赶紧秤咯,回家呢!”筐子满没满,雇工都会有回应:“来咯!来咯!”通常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其实雇工们都不会在这个时候去过秤,而是继续摘,仿佛最后这几把枸杞才最重要、最压秤似的。
新浪图片年度潜力报道摄影师奖旨在奖励年龄26岁(含)以下,尤其鼓励在报道内容上关注新生事物、新奇领域,或在视觉语言、创作观念上有所创新的年轻报道、纪实摄影师。本次评选有1000多位摄影师的2万余幅(组)作品参赛,共设有年度纪实摄影师大奖、年度报道摄影师大奖和年度潜力摄影师大奖三个奖项,奖金各5万元。
新浪图片“摄氏2014”年度摄影师大奖4月25日在北京揭晓,宁夏大学在校学生马鑫拍摄的一组《她们的幸运果》获年度潜力摄影师大奖。“小时候,我也是这些枸杞采摘者中的一员,参与过很多次枸杞的采摘,深有感触。”马鑫以真实的生活经历和质朴的影像感动了评委,最终以绝对优势获得大奖。
4月28日,记者联系到了马鑫。面对获奖,马鑫显得并不那么激动,他说,他希望家乡人的生活能得到社会的关注,通过报道,将采摘工们鲜为人知的真实生活让更多人知道。
马鑫从小生活在同心县张家垣的一个小山村里,从三四岁起就帮着家里放羊。拍这组摘枸杞的照片和他童年的经历有关。他说,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因为不喜欢放羊,就想离家出走。他认为摘枸杞比务农放羊更赚钱,便和玩伴两人假期跑去中宁摘枸杞。由于没有具体的目标,到了中宁找不到摘枸杞的地方,睡过一晚上1块钱的大厂房,最后没钱了就睡在玉米地里,第二天醒来,手背、脚背被蚊子咬得跟馒头似的。最后摘了半个月枸杞,挣了几十元钱。之后为了补贴家用,还有多次的采摘经历。那些经历对马鑫来说,是一种磨练,至今让他记忆犹新。
“每年6月到9月,是枸杞采摘期,西海固当地的很多妇女和儿童,都会奔赴中宁、青海诺木洪、甘肃靖远等地摘枸杞来补贴家用。”马鑫说,“去年暑期,我听小姨说,她们村子有人要去甘肃靖远摘枸杞,我就跟着去了。采摘枸杞都是早出晚归,天微微亮就得下地,摘到天黑看不见枸杞为止。中午在地里吃点干粮,顾不上休息,又继续采摘。手快的采摘工一天下来,收入大概100元左右。我不光是拍照,更多的是参与,我与采摘工一同生活,一同采摘。拍摄历时半个多月,白天大部分时候,光线太强,我都在摘枸杞,只有早晨和黄昏是我的拍摄时间。对于采摘工来说,聊天是他们打发时间最好的方式。来自不同地方的人聚在一起采摘,在地里摘上一天,彼此就都熟悉了。等相互了解后,才能确定拍摄对象——我选择那些能够敞开心扉地交流、没有戒备心、有故事、有特点的人来拍。有个年仅10岁的小姑娘马晓蕊带着妹妹也来这里摘枸杞,她们每天和大人们一样地劳动,让我心生敬佩。采摘结束后,我去过她们家,典型的贫困家庭,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在家照顾年幼的弟弟。这次外出摘枸杞,姊妹两人每天能挣50多块钱。”
这次获得大奖对马鑫来说真的很意外。他说:“我学习摄影的时间不长,但我想不管用何种方式呈现,只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把事情讲清楚就可以了。针对这一选题,我没有刻意参考或模仿谁,优秀的摄影作品,饱含着摄影师发自内心的情感,这是模仿不来的。我的目标是用情感与人沟通,通过对事件现场、人物细节的捕捉,完成一个有开头、有结尾的故事,这种方式更适合我这组题材的表达。”(韩胜利/文 图片由马鑫提供)
本文来源: 宁夏新闻网
04.05.2015 12:58
宁夏青联:吸纳更多青年人在为群众办实事中“青”力而为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张洁龙) 4日,新华网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