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秀珍委员:从娃娃抓起 播下阅读的种子

08.03.2015  10:37

  手捧一书,万千世界。读书,无疑是一个最美的姿态。

  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该从孩提时代开始培养。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些阅读大国都非常重视少儿阅读工作,如美国有《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日本出台了有关推进儿童读书活动的法律。

  然而,我国中小学生阅读现状却让人难以乐观。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0岁至17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仅为76%。

  驻宁全国政协委员马秀珍等呼吁,要将推进中小学生阅读当成一项系统工程来做,大力改善少儿读书环境,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是什么绊住了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步伐?马秀珍委员认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缺失存在四个普遍问题,即学生课业负担重,没时间读;学校、社会资源有限,没环境读;现代媒体的冲击,没心思读;家庭阅读教育的缺失,没习惯读。

  学生课业负担重,没时间。学校、教师、家长往往只注重提高成绩,不注重培养课外阅读,把课本以外的书都当成“闲书”,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大量作业和各类辅导班占用。马秀珍委员说,随着学段的提高,学生的精力越来越集中在学科性学习和与考试直接相关的课程教材上,小学阶段的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到初高中阶段几乎销声匿迹。

  学校、社会资源有限,没环境读。许多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览室在藏书量、有效利用、管理等方面仍处于封闭、落后状态,可供学生阅读的图书较少,更新较慢,未能起到引导、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作用。另一方面,少儿读物市场一直存在良莠不齐、原创匮乏等问题,热心于为青少年撰写原创读物的作家越来越少,优秀少儿读物不多。

  现代媒体的冲击,没心思读。互联网时代,学生们使用电脑、手机的频率远远高于看书,能静下心来看书的时间少了。马秀珍委员说,现代媒体高效、快捷、独特的交流方式与青少年求新、求变、求独立的要求相吻合,使得青少年越来越依赖网络、图像、声音等信息,对书本的文字信息变得不感兴趣,阅读也呈现出由读“”转向读“”,由“”读转向“”读的趋势。

  家庭阅读教育的缺失,没习惯读。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从儿童早期开始的一项系统工程,其起点是家庭。与国外相比,我国家庭教育缺乏针对儿童阅读教育的一整套社会化服务体系,多数家庭还没有形成有利于读书的家庭环境和习惯。

  马秀珍等委员说,很多家长逼着孩子读书,只做监督者,不做参与者,往往容易引起孩子的抵触。家长阅读量少是家庭教育的一种欠缺,没有浓厚的家庭读书氛围,不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马秀珍委员建议:

  ——建立促进中小学生阅读的保障制度,编制“中小学生阅读发展规划”,推动中小学生阅读活动成为一项长久的国家战略。

  ——尽快出台科学、统一、有效的青少年儿童分级阅读标准和推荐书目,形成社会各界认可,适合中国青少年儿童使用的分级阅读标准体系,规范少儿读物出版市场,提高少儿阅读质量。

  ——在执行国家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大力开发与利用校内外资源,将中小学生阅读排入课表,每周至少安排一节课外阅读课,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推动建立中小学生阅读服务体系,保障促进中小学生阅读所必需的设施建设、产品和服务提供。(记者 吴少男 房名名 周一青)

 

  来源: 宁夏日报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