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成:饮水安全工程工地上的大忙人
今年1月28日,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海原县连通总管工程正式通水,滔滔黄河水通过15级加压泵站,上跃近千米,历史性地流进水贵如油的海原县城。当开启供水阀门的那一刻,人群中全程参与工程建设管理的海原县水务局供水站站长马德成难掩内心喜悦,轻轻擦拭去眼角的泪水。
近日,宁夏新闻网采访小组来到中卫市海原县,实地探访工程施工地和通水村民用水情况,也见到了像马德成这样奋战在一线的水利人。
马德成在检察施工情况。
2014年12月,宁夏水利厅下达海原县连通工程的建设批复,2015年,海原县政府给水务局定了目标:总管工程年底连通,片区工程2016年10月全部通水。马德成就是在2015年临危受命,从海原县水务局建设管理中心抽调到供水站。从那一天起,从招标到进场踩线,从各方协调到处理突发事件,从工程质量监督到最后试运行,处处都有马德成的身影。
从数据上看,海原连通工程只有200多公里,但由于地形极其复杂、群众居住分散,这段工程却是整个中南部饮水工程里难度最大的,工程任务非常繁重。参加工作25年来,2015年的工作强度是马德成从未遇到的。马德成算了一笔账,2015年他平均每天要工作16个小时。
正常情况下,马德成早上7点半出门,晚上10点多回家,遇上特殊情况,还要工作到更晚。马德成惭愧地说,父母都在同心,离海原县城只有60公里,最忙的时候,自己4个月都没有去看过老人,父母还以为他“失踪”了。
李俊片区草洼乡老虎沟管道施工只有5.7公里,预计28天的工期却干了两个月,马德成对此记忆犹新。施工进场前先要铺路,机器进不去,一根500多斤的铸铁管,全靠人力往山上扛。为了赶进度,工人们三班倒,在山里搭帐篷住,吃不上水,只能到草洼乡拉,还不敢浪费丝毫。
面对如此困难的施工环境,马德成坚持严守工程质量的底线。遇到了山石,承建方提出能不能再往前挖一点,被马德成一口回绝。难度再大,工程工序不能减,质量不能降,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走。在家里,从柴米油盐到3个孩子的学习,马德成从来没有时间管过,但在工程管理上,小到一个螺丝钉他都要操心:“这是一项千秋万代造福于民的工程,质量不保证,就不能长久运行。一个几分钱的螺丝钉安装不到位,引发的事故会损失成千上万,甚至更多。”
在马德成之前,供水站换了几位站长,马德成干的活最苦、最累,他硬是坚持了下来。觉得苦了累了,马德成一想到老百姓家里灶台上通了自来水,太阳能热水器喷出热热的水,再想想过去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长征精神,自己忽然就释然了。在他心里,当这片旱塬处处因水而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时候,就是他最快乐的时候。(记者 马建宁 徐静 张晓 王雪玲 胡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