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海泉:用法律守护城市建筑拔地而起

19.04.2018  15:21

   核心提示

  有这样一批执法者,他们穿梭在城市间,见证着一片片瓦砾狼藉变为一片片高楼大厦,他们用法律丈量着塞上大地的每一座在建建筑,用坚守守卫着城市建设的安宁和谐,他们就是银川市规划执法大队的执法队员。韩海泉就是其中的一员。

  从施工到竣工,韩海泉带领同事们穿梭在塔吊挖掘机之间,游走于钢筋混凝土之间。从门外汉到顺利上路,韩海泉用6年多时间,讲述了一位城市规划执法者的坚强守望。

   褪去戎装跃进规划执法

  从军12载,脱下一身戎装,韩海泉把青春交付给了部队,部队为韩海泉留下了耿直、坚毅、吃苦耐劳的财富,也让他生了一张黝黑、硬朗的面孔。转业到地方,新生活从银川市规划执法大队开始。韩海泉清楚地记得,那是2012年3月,银川的桃花刚刚玉立枝头。

  “那时候啥也不懂啊,规划是干啥的,啥是容积率,啥是建筑密度,我完全是一门外汉!”一向要强的韩海泉,遇到了所有转业军人都要面对的难题。新环境、新工作、新知识,韩海泉时常焦虑得睡不着觉。

  老领导刘森达也是转业军人,他说:“当过兵的人,有啥过不去的坎?

  在这位老领导的鼓励下,韩海泉走遍了银川规划区内的每一寸土地。一边学习规划业务、规划法规,一边在执法实践中领悟各种陌生的概念知识。城乡规划法、诉讼法、行政强制法、处罚法……10多部法律法规扎扎实实地码在韩海泉的办公桌上,从零开始、从无到有、边学边用,让他从规划执法门外汉逐渐顺手上路。

  直到现在,韩海泉都不敢说自己是规划执法的行家,他依然要有事没事翻翻法律法规,时不时就向业务科室请教规划业务知识。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让他放下一颗焦虑的心,自信担起严明执法的担子。

  6年了,韩海泉心里绷着一根弦。“现在执法要求越来越高了,监管越来越严格,依法治国的标准越高意味着我们基层执法者肩上的责任更重。只要建设项目不出问题,再辛苦也算值了。”韩海泉每次外出执法都如履薄冰,一栋大楼安全竣工就是韩海泉最大的满足。

  严守法律底线,只求一份心安理得

  如今,韩海泉从规划执法门外汉成长为银川市规划执法大队二中队负责人。正源街以西的银川规划区内是韩海泉负责的执法片区。200多个经过规划审批的在建项目,在韩海泉手里有本账单。

  每一个项目的建设进度都要记录在案,200多个项目1个半月就能轮完一个检查周期。基础施工阶段、正负零阶段、建筑物封顶、外立面施工、周边道路环境施工……韩海泉说起这200个项目的建设如数家珍。

  改变规划方案建设、加建夹建构筑物是执法队员们最不愿意遇到的监管难题。“建筑还没起来的时候及早制止还能减少损失,拆除违章建筑是重大行政决定,我们谁也不愿意看到损失和浪费。”一张刚正不阿的脸,让他得罪了不少人。

  求一份心安理得,韩海泉不希望提心吊胆生活。严守法律底线、坚守道德底线,为他保住了这份心安理得。

  坚守执法本职,守望万家安宁

  韩海泉的办公桌下,常年备着一双运动鞋。外出执法攀高踩泥,一双运动鞋成了标配。测距仪、卷尺、望远镜、执法记录仪、相机是执法必备。有了这些神器,监察结果就能更加精准。

  建筑高度和建筑间距直接影响采光,停车位少一个都不合规,建筑多出一层都直接影响安全使用……施工期间如果没发现这些问题,竣工后就会引来一系列麻烦。只有精准测量各种经济技术指标,才能保证顺利竣工。

  为了分毫的差距,有人找韩海泉说过情,也有人找他求帮忙,都被他冷脸回绝了。

  每年5月到10月,是规划执法人员最奔忙的日子。在这期间,规划执法人员是没有节假日的。几天的工夫,违法者就有可能加建起一座锅炉房或一间储物间,节假日更是违章建筑加班施工的高峰期。韩海泉要和同事们这时候要时不时地突击检查,陪伴妻儿外出游玩成了奢侈。

  然而,妻子的顾虑并不在此。规划执法人员工作在钢筋混凝土、塔吊挖掘机之间,高楼电梯尚未安装就只能徒步爬上20多层的高楼进行测量。安全回家,成了妻子心头最牵挂的事,也是韩海泉始终铭记在心的嘱托。

  入夜,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韩海泉望着灯火通明的高楼安宁祥和,心里这才算踏实。悦海新天地、银川新华联广场、自治区儿童医院、阅海一小、西夏万达……这些见证城市发展的标志性建筑,凝结着无数建设者的心血,也饱含着韩海泉这样的规划执法人员的坚守。

  记者 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