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垫奶奶”一针一线织就爱心
“鞋垫奶奶”一针一线织就爱心
陆秀英老人正在纳鞋垫。
贺兰78岁的陆秀英老人,身患癌症、心脏病、腰椎间盘突出、白内障、高血压等,然而,3年多来,她每天坚持做3双鞋垫,并将这3000多双鞋垫免费送给了四邻亲朋、建筑工人、驻县官兵。最近,她又给自己下了“硬任务”——每月做100双鞋垫,“‘八一’时,我要把这些给兵娃娃们送去!”
背靠棉被斜坐在床上,娴熟地用木筷从盆中挑起浆糊抹在布上,左右手交替按实鞋垫边缘。成打的鞋垫,沙发上、床上、地上,到处都是。6月14日,记者走进78岁的陆秀英家中,老人打过招呼又焦急地粘起鞋垫来。
“我在兴泽园租的房子,小丫头硬是不让住!”陆秀英笑着抗议道。女儿的“强权”,皆因鞋垫而起。陆秀英多病缠身,每天吃下的药以“把”计。然而,让儿女们不能理解的是,老太太不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反而迷上了做鞋垫。每天凌晨三四点起床做鞋垫,做完3双鞋垫差不多晚上八九点了,如果赶上号大的鞋垫,老太太还要“加班”完成任务。长期做针线活,她的右手大拇指已变形不能伸展,腰也疼得挡不住,而她却舍不得丢下手里的活,或躺着或靠着被子纳鞋垫。儿女阻拦,老太太就偷着干。担心母亲身体的小女儿只好把母亲接去同住,即便依然无法阻挡母亲做鞋垫,但至少在饮食起居上可有个照顾。
去年10月,电视上播放的军人光着脚救灾的场面,让陆秀英湿了眼眶,她当即背起自己纳好的鞋垫送去部队。此后,贺兰县驻县官兵陆续收到陆秀英送来的200多双鞋垫。陆秀英说,她丈夫在新疆当过兵,小儿子也曾当过兵,她对军队有着很深的感情,“有了灾难,冲在前的都是战士,我能为他们尽的心只有做鞋垫这么一点点。”
陆秀英对鞋垫制作的要求很高,必须是用新布做的、必须是纯棉的,因为踩上这样的鞋垫软和、吸汗。每月160元的低保是老人的全部经济来源,可这些钱远远不够买鞋垫的原材料,除了子女的资助外,近来老人又想到了一个“妙招”。“我每天中午1点多到兰山公园,那儿有唱秦腔的,人多,我铺了个鞋垫摊,边纳鞋垫边卖。这事要让小丫头知道了,又该不让我去了。”陆秀英说。
虽然已到夏天,但陆秀英的床上仍开着电褥子,翻开床垫,床上整齐地码着鞋垫。这么做,是为了让粘好的鞋垫快点干,从而加快做鞋垫的进度。目前,已经做好了500双鞋垫。再多做些,陆秀英要将其送给贺兰县驻县官兵和新疆的官兵。范玉虎是贺兰县某驻县部队教导员,他说部队许多战士把老人的鞋垫收了起来,舍不得垫。虽然一双鞋垫不值多少钱,但特别珍贵,老人的所作所为让他们感到很温暖。大女儿曾陪同母亲给部队送鞋垫,亲眼看到母亲将鞋垫送给官兵时,官兵们的感动,从此也不再阻拦母亲,也开始以实际行动帮助周边的人。
记者问陆秀英这么做为了啥,她简单地回了句:“人老了觉少,闲着也没啥事。”然而,采访中记者发现,明知自己是癌症患者,却愿意在有限时间里奉献他人,是她善良的“惯性”:每次外出,陆秀英把浑身上下的口袋塞满零钱,然后散给沿路的行乞者,自己却不舍得买水喝;汶川地震时,老人准备只身前往帮助危难中的人们,被儿女强行拦下;在烧煤炉取暖的年代,陆秀英曾无数次把自家的存煤分给邻里……
记者 李阳阳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