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非遗注入活力 农民画老树发新枝

17.11.2017  13:55

田坤作漆画。图片由自治区非遗保护中心提供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止步于传承。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是一个生血肉、塑筋骨、立精神的基础性工程,是一个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过程。对此,我们应有更强的使命意识与更高的行动智慧。

              11月1日至3日,在宁夏文化馆二楼,农民画家杨小梅、吕具生在专心作画。两人展示的40多幅农民画感觉像是从田野里“”出来的,带着泥土的夯实,有自己的艺术语言,其中一部分农民画与漆画融合,别具一格。

              农民画家杨小梅、吕具生展出的作品中,在材料和工艺方面有创新,融入了漆画技艺,这些得益于一年前在福州举办的“闽宁农民画创作群体漆艺实验班”。

这个实验班真是不一般

              2016年8月,宁夏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积极与福建省艺术馆对接,就农民画的提升与发展进行探索性尝试,决定派宁夏本土农民画家到福建进行为期40天的漆艺培训。经过非遗中心精心调研,最终决定派平罗县的杨小梅、韩晓莉,隆德县的吕具生,同心县的田坤4人前往福州参加培训。当年11月8日至12月18日实验班在福州举办,平罗县文化馆工作人员韩晓莉带队前往。此次的实验班以福建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最有代表性的农民画为实验对象,将漆工艺与农民画进行创作技艺结合,将农民画和漆艺术带入一个全新的创作模式和合作领域。

              53岁的杨小梅是石嘴山市平罗县高庄乡幸福村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民,也是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农民画家。因为父亲就是农民画家,杨小梅从小喜欢上了农民画,至今创作30余年。白天,她上山放羊,中午和晚上休息时,就加班加点地画画。虽然已是民间绘画自治区区级传承人,但杨小梅说:“展览平台挺多的,但是没有市场,收入上不去。”在福州举行的实验班里,杨晓梅遇到了一位“贵人”——福建漆画艺术家江书荣,开始接触崭新的艺术天地。

              在福州学习的日子里,杨小梅每天画漆画到凌晨一两点,孜孜以求地用心打磨自己的作品。她对漆过敏,手上起疙瘩,经常打喷嚏,画漆画时手套、口罩都不敢摘下来。她要将自己早前创作的一幅画,转换成漆画。前不久,她的漆画作品《收获》《邦布达归来》亮相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世博会,将中国大漆与土地的深情拥抱展示给全世界。

              如今,杨小梅不仅成了当地远近皆知的名人,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在她的呼吁下,高庄乡成立了乡村艺术培训班,由她教授村民绘画剪纸,进行艺术扶贫。

              55岁的吕具生是隆德县的农民,自幼喜爱绘画、书法,但是他到福州才知道漆画是什么。他说:“咱们这个培训班啊,就是以农民画为原型,用古老的漆画材质和工艺表现出来……”在实验班开班仪式上,他也对漆画着了迷,觉得漆画很高级,经过一层层地打磨,使漆画散发出美丽的光泽。导师对他说,你的农民画转成漆画后肯定更加厚重耐看,可以让秋天丰收的味道更足。黄土、玉米用大漆让色彩将更加饱满;整个线条灵动,要像河流一样流动起来;石头房子用螺钿镶起来,纹路凹凸不一,整体肯定很有质感。漆画的工序复杂,上个色都得五六遍,但吕具生认真学习漆画的每道工序,每天早上九点来到画室,一直画到晚上十一二点。经过无数次打磨,他的漆画作品厚重新颖,色彩饱满。学员们互相欣赏作品,觉得像变魔术一样神奇。

农民漆画作品有望“华丽转身

              平罗县文化馆工作人员韩晓莉告诉记者,经过40天培训,宁夏的4名学员每人创作了两幅反映了宁夏风土人情的漆画作品,以优秀的作品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学习,让农民画也可以有一个‘华丽转身’。”她长期从事非遗项目民间绘画工作,此次,她希望把漆艺带到宁夏,增加画家的收入,提高农民画的价值。

              作为相对边缘的画种,农民画在中国美术主流平台上几乎没有展览资格。福建漆画艺术家江书荣说:“农民画的发展这几年遇到瓶颈,农民画家的发展也停滞了。然而农民画大胆的用色,以及画中蕴含的生活体验,是吸引人的。”一个偶然的机会,福建的漆画专家们发现,可以将农民画与漆画巧妙结合起来。“农民画的作画材料跟漆画特别搭,都是很民间很传统的元素。”江书荣认为,漆作为福建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同时也是国家级的非遗项目,有着非常广阔的空间;漆画和农民画结合,能够找到一种崭新的语言,是一种双赢的局面。农民画家也有这个需求,他们找到一个新的提升的点,既学到了新的技法,又有提升农民画文化附加值的途径。福建省艺术馆这次还帮学员们联系到了台湾的文创团队,准备将他们的画开发成IP,运用到手机壳、银行卡、文具等更多领域,可以创造出更多经济价值。农民漆画作品未来将被开发设计成各类产品。

以文化创新推动创新发展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自治区文化厅、宁夏文化馆联合举办的“塞上工匠·宁夏传统工艺竞技精品展”开展。展览以场景化形式集中展示了木雕、砖雕、泥塑、刺绣、剪纸、农民画等24类非遗项目的60名传承人提交的千余件作品,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我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振兴传统工艺的成果。

              通过此次展示,进一步推动我区传统工艺产业繁荣发展,鼓励传统工艺从业人员进一步提高技艺及自主创新能力。宁夏文化馆非遗保护部主任李勇说:“举办展览就是想让大家互相交流,从别人的项目中找到自己欠缺的东西及创意点子、营销思路,取长补短,融合发展。

              李勇表示,让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尝试,其实从去年就开始了。通过举办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班,让传承人知情、知意、知变。现在传承人的作品基本都是通过生产性保护流入市场,取得一定经济价值。带动扶贫,非遗展品经过传承人加工、传授、传承,让更多农村劳动力能够变为生产商品的人员。他们去年还邀请苏绣专家到宁夏来,对海原非遗产品的包装、推广进行辅导。

              今后,我区还将举办“剪纸、砖雕、贺兰砚制作技艺传承人对话网络营销”活动,通过非遗传承人与网络营销相关专业人士的对话,交流创新,搭建平台,推进非遗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通过互联网对非遗产品进行宣传推广,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提高非遗产品销售量,扩大市场。针对当前二毛皮的样式设计不是很符合大众的审美,计划举办“二毛皮制作技艺传承人对话设计师”活动,将通过非遗传承人与文化创意公司设计师的对话,交流互鉴,创新性融合,找到非遗保护、非遗实践的新方法、新模式,赋予二毛皮制作技艺新的时代色彩、生活情趣,激发新的发展活力、传承能力。(记者 陈秀梅)

              稿件来源:新消息报

银川机场迎来返程客流高峰
        记者2月9日从宁夏机场公司获悉,文化厅
2019年春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平稳有序运行
    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总体实现了“安全、有序、优质、高效、文明”目标。综合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通讯运营商、线上旅行服务商的数据,经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