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萦绕湖城

06.03.2017  19:32
志愿者为老人检查身体。记者  闫茜  摄3月5日,医务人员为老人筛查眼科疾病。记者  海坤  摄3月5日,志愿者为环卫工人做按摩。记者  张韶奇  摄

  3月4日,武警官兵为孤寡老人送爱心。记者  屈晓飞  摄

   我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启动

  银川新闻网讯(记者  闫茜)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4周年,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引导人们广泛开展全民公益志愿服务活动,3月5日,全市以“弘扬雷锋精神,共建美好银川”为主题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月”活动启动。

  今年,银川市各级教育部门结合“日行一善”、“做凤城美德少年”等主题教育活动,动员中小学生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当天,西夏区十小的学生们来到西夏区长城须崎社区抗美援朝老战士石明岩的家中,为老人送去温暖和爱心,并认真聆听老人讲述自己的革命故事,增强奋发向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日下午,由银川市文明办、银川志愿者服务总队和银川市中山公园主办的“乐享生活雷锋日我们在行动”活动拉开帷幕。活动现场,兴庆区十一小学的50名小志愿者,拿起清扫工具,为中山公园做了一次春季大扫除;宁夏瑜伽协会会长郝政和宁夏形真太极馆的老师们,为在场的200余名市民教授强身健体的小方法。

  当天,银川市的各级党员志愿服务队、文明单位志愿服务队、社区志愿服务队分别开展了政策宣传、业务咨询、便民服务、健康义诊、扶贫帮困、环境保护、技能培训等主题活动,掀起全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潮。

  银川市文明办的王伟告诉记者,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开启以后,文明办将动员银川市注册志愿者以及志愿服务队伍进行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工作,达到天天小服务,周周大服务的常态化服务机制。并通过举行志愿活动让群众感受到志愿者奉献社会,传递银川“温度”的同时,带动他们积极投身到社会公益事业,最终推动社会良好发展。

   银川:让“常态”成为学雷锋关键词

  当下的银川,学“雷锋”早已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助人为乐,而是变成了一种让社会和更多人感受到温暖、友爱、和谐和共生的正能量。从“托举大爷”武继成、16岁的见义勇为少年何羽辰,到“献血达人”丁高强,再到常年护送高考生的“雷锋车队”,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学雷锋的队伍,学雷锋已渐渐成为一种城市中的“常态“”。

  近年来,随着“全民公益日”活动的深入开展,志愿服务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雷锋行动”不再是3月来了4月走。目前,全市通过注册的志愿者共23万人,志愿队伍965支,不到两年便开展志愿服务近3.6万次,这些志愿者们用善心与善行,将雷锋精神时代化,也将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为这座城市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能量,让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树立榜样的“能量场”让雷锋精神在湖城扎根

  去年12月,在第四届“最美银川人”的颁奖台上,银川市共拿出165万元,分别奖励了150个先进个人和2个团体。一位位来自各行各业的“雷锋”,用一件件“身边的感动”,提升了银川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他们的凡人善举并非一时,而是日复一日地进行着。

  “潘俊老人呀,我知道,他可是个好人,经常帮大家修理门窗,修理小家电,社区有个大事小情他都过来帮忙,做好事已经有几十年啦!”在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每每提起居民潘俊,很多居民都能说出一些关于他的“故事”。他是个闲不住的人,被小区的人们誉为“社区雷锋”。

  “献血达人”丁高强从2007年开始,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献血,累计献血量达4.4万毫升。他还组建了银川市自行车队志愿者服务队,多次开展沿贺兰山、固原红色之旅公益骑行活动,带领车友们开展各项志愿服务6700小时,目前已经带动上万名市民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

  记者了解到,从2013年以来,由银川市委、市政府组织评选的四届“最美银川人”,在全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形成较大影响,涌现了571名“最美银川人”和7个“最美集体”。银川市以“最美银川人”“道德模范”“好家风、好家庭、好家训展”等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先进典型的学习宣传,坚持用身边典型教育引导身边人。通过学习这些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典型,保持学雷锋活动的鲜活性,使干部群众见贤思齐,越来越多雷锋式的模范人物不断涌现出来。

   探索“互联网+志愿服务”让全民公益服务进入智慧时代

  近年来,银川市开展全民公益日活动,鼓励全市机关干部、党员群众、社会组织、青年学生,在每月的20日当天或前后,以“1+N”的模式,打造银川市志愿服务品牌,让志愿者的行动和雷锋精神传遍银川的每一个角落。

  “这个活动很适合我,周末我约几个同学一起去参加。”周小青是宁夏医科大学的研究生,经常会在手机上选择志愿服务项目。她告诉记者,3月5日,在兴庆区康馨社区志愿服务站将开展一场义诊,活动正在招募志愿者,类似这样的志愿服务项目每天都会更新,看到感兴趣的马上就可以在线报名,学雷锋就像在超市里买东西一样方便。

  这样的方式让周小青很兴奋,做好事可以变成私人订制,一下提高了她的积极性。她告诉记者,以前做公益局限在学雷锋纪念日当天,活动内容千篇一律,现在每一个在平台上注册的志愿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时间来选择志愿服务项目和团队。

  而作为活动的组织者,银川市志愿服务总队的负责人马荣对此也深有体会,以前组织一场公益活动,如果志愿者临时不来,就会影响活动的进行。现在网站的签到平台对此进行了制约,网站绑定了每一个志愿者的个人信息,如果无故不到场,报名者的社会信誉将会受到影响。会有奖有罚,志愿活动累计一定时长还有相应的奖励。

  记者了解到,在2015年8月20日,银川市第一个全民公益日到来之际,银川的志愿者公益服务体系就进入了“有的放矢、各得其所”的互联网化智慧时代。银川市志愿者服务指导中心王伟告诉记者,“1+N”模式是指每月“1”个主题,开展“N”项活动。“N”项活动则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为主要内容,涵盖走访慰问、敬老助老、绿色环保、扶贫助残、助学帮教、医疗保健、法律援助等10大领域的37项全民公益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公益日活动已经开展了20期,充分调动了全民参与的积极性,现在每天都有上百条志愿服务信息活跃在平台上。

   逐步探索项目化运作常态化服务提升志愿新高度

  银川志愿服务工作之所以取得快速发展,关键在于唤醒了市民的志愿意识,而如何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和可持续发展,如何以更有效的工作机制推动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眼下各地亟待解决的问题。银川市也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尝试整合资源,将志愿服务项目化、社会化,并努力实现志愿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

  “过去,志愿者只有在节日期间,才会频繁地来家里,现在他们每周都来三四次。我的儿女不在银川,能经常看到他们,我高兴。”家住馨和苑社区的75岁老人牛桂兰满意地说道。2015年,馨和苑社区组建“小棉袄”空巢老人服务项目,现在已经发展了100余名成员,累计服务500余次,为辖区30多位空巢、孤寡老人提供多对一的帮扶活动。

  “作为社区成立的服务队,以前开展的志愿服务比较繁杂,但我们发现哪一项也没有做到精细,也无法发展成常态化的项目。”项目负责人金海霞告诉记者,后来大家分析原因,联系实际找短板,决定将关爱空巢老人做出自己的特色。服务项目不仅是为老年人排忧解难、上门服务,更拓展到了法律援助和专业定制护理等领域。

  另一支名叫银川市逆行者应急救援促进中心的队伍,也将救援类的志愿服务项目做到了极致。队长张富泉告诉记者,中心共有38名队员,人员虽不多,但个个都是精兵强将,且分工明确,有项目管理者、策划者和执行者。2016年,队伍针对夏季水域事故频发的情况,开展水上搜救训练和巡逻,在唐徕渠成功救起一名落水少年;2016年8月贺兰山突发山洪,这支队伍也第一时间赶到了受灾地;今年元宵佳节,志愿者们放弃和亲人团聚的时间,走上街头巡查执勤,为老百姓度过一个安全的节日保驾护航。

  目前,银川市已经发展特色志愿服务项目百余个,包括“小棉袄”空巢老人贴心服务项目、法治护航志愿服务项目、银川市逆行者应急救援服务项目、文化巡演百村行服务项目等在内的50余个项目,已经进入成熟阶段。

  银川团市委志工部负责人王思思告诉记者,依托现有的志愿者平台,引导全民参与到争做雷锋的队伍中,策划是关键,现在,他们将根据数据库里志愿者的专业特色、所属领域,组建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志愿者服务力量。变“散兵游勇”为“集团作战”,不仅让志愿服务的范围更广,也增强了志愿服务的向心力和影响力。下一步,银川还将对尚未成熟的志愿项目,进行逐个培训,并在全市范围内招募策划团队,努力推进志愿服务更加常态化、规范化、专业化。

  记者  闫茜

   医学生为环卫工人按摩“减压

  银川新闻网讯(记者  张韶奇)3月5日上午,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的20多名志愿者来到兴庆区迎宾广场,在环卫工人休息室前为环卫工人推拿按摩,并将自制的姜茶端给“城市美容师”们,向他们道一声“辛苦了”。

  “我们早上初扫完收拾收拾就过来了,我的肩膀经常疼,扫起街来不得劲,他们给按按还真管用。”今年60岁的李大贵是兴庆环卫清扫六公司的一名环卫工人,已从事环卫工作多年,他告诉记者,现在大家对环卫工作的要求提高了,他们的工作量自然也就更大了,有时一天工作下来,胳膊疼得都抬不起来,通过按摩能得到很好的缓解,“今天的活动很实在,很走心。

  据了解,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在此次“雷锋日”活动中,组织该校大一、大二共25名学生,为40余名环卫工人按摩、做体检。“希望通过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们提高服务意识,培养他们日后成为医生的服务能力,同时为一直辛苦工作的环卫工人带来一些关怀,尽一点绵薄之力,为环卫工人解决一些健康问题。”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团委书记马老师介绍,除了推拿按摩,此次活动还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量血压和简单的中医健康咨询服务,学生们还准备了自制姜茶,为环卫工人送去实实在在的关怀。

  记者了解到,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将与兴庆区环卫中心开展长期合作,把这类志愿活动长期推进下去。

   爱心车队义务搭载老人逛银川

  银川新闻网讯(记者  束蓉)为了更好地传承雷锋精神,延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好品德,3月5日,银川市爱心出租车队和兴庆区文化街信义社区免费拉载辖区老人逛银川,感受首府城市的发展。

  当天,文化街信义社区党总支主动联系银川市爱心出租车队,带领老人们分别参观了花博园、宁夏园艺产业园等地,让老人在参观中感受到宁夏的发展和进步。在回来的路上,党员赵福玲说:“感谢咱们社区能组织我们出来参观这么美好的地方,我们以后还要来。

  银川爱心车队成员纷纷表示,雷锋精神是每个人都不能忘记的美好品德,尊老爱老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们将秉承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助人情怀,将爱心长久地进行下去。

   帮助他人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申涛是一名普通厨师,13年来,这位拥有RH(D)AB阴性稀有血型的小伙,累计献血3200毫升,帮助挽救了10位患者的生命。

  2005年2月24日,23岁的申涛在新华街上看到献血车,没想太多就走了上去。令他惊喜的是,随后,他接到了血液中心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告诉他是RH(D)AB阴性稀有血型的拥有者,而在宁夏,这种血型在血液中心建档的只有60人。“想着自己的血型如此稀少,只要献一次血就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感到既激动又兴奋。”那之后,遇到危重病人急需帮助,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到血液中心去献血。

  由于长期在一线从事体力劳动,申涛患有腰间盘突出,严重的时候站起来都困难。去年,一位RH(D)AB型血外伤患者,因脾肝破裂大出血急需救治。正在医院接受按摩治疗的申涛,接到血液中心电话后,连忙赶赴血液中心采血屋,想到自己的血又要挽救一个人的生命,他感觉腰也没那么疼了。“原来献血还能治腰突啊!

  2013年3月的一天中午,申涛接到血液中心的电话需要采血。他立刻放下饭碗赶到献血屋,但检测中发现血脂偏高,不符合献血标准。他回家后,立即给自己泡了一杯普洱茶,第二天早饭也没敢吃便匆匆跑到了血液中心,经检测,完全符合标准。抽完血出来因为头晕,他坐在路边歇了好半天才站起来。

  “很多人问我,你图了个啥,给人献完血,人家一分钱不给你不说,连你是谁都不知道!我总是说,不管认识不认识,救命是最重要的。”申涛说道。

  记者  闫茜

   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蓝天

  “拿到法院判决书的一刻,心里真是五味杂陈,要不是李律师帮忙,我真不知道怎么办。”回忆起这十年的离婚之路,杨女士感触颇深。最艰难的时候,是李群为她点燃了希望。

  李群律师来自银川市法律援助中心,从事法律援助工作以来,她共接待来电来访咨询605人次,免费代书200余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40件,涉及人数304人,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539万余元。

  对法律的尊崇使李群选择成为一名执业律师。从做律师的第一天起,她就立志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一名让百姓满意的好律师。2007年,毕业于宁夏大学政法学院的李群,进入律师事务所,2008年,成为一名专职公益律师。

  为了让更多的弱势群体获得法律援助,李群深入建筑工地、劳动力市场、社区进行义务法律咨询。在办案过程中,她会尽最大努力为求助者提供援助。

  一次,银川一家建筑公司拖欠31名农民工的24万元工资。李群了解案情后,到劳动监察大队调取了相关证据材料,考虑到31名农民工户籍均不在宁夏,往返不方便,她便主动帮助他们办理授权手续,并向银川市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为农民工挽回了“血汗钱”。

  “再小的权益,对弱势群体来说都是最大权益,而我们律师就是要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李群义无反顾地走着法律援助之路,她坚信法律援助是中国法律服务领域的“希望工程”,这条维护弱势群体的公平与正义之路她将继续走下去。

  记者  闫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