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德县形成多元化、立体化、全程化“大农机”新格局

16.01.2015  12:32

  近年来,隆德县围绕“三大产业,发展大农机,走隆德特色农机化道路”的工作思路,以“兴机富民”为总抓手,以服务“三农”和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为目标,努力做好农业机械化的引进、示范、推广、应用和管理工作,使全县农机拥有量快速增长,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逐步形成多元化、立体化、全程化的“大农机”发展新格局。2014年,是隆德县农机化事业扶持力度最大、投入资金最多、发展速度最快、农民受益最广、农机生产最安全的一年,并呈现出五大特点:

    一是农机装备结构和作业水平突飞猛进。截止2014年底,全县拥有农业机械30613台套,总动力22.69万千瓦,拥有拖拉机306台,拖拉机配套机具8081套,机具配套比1:1.16。全年完成机械耕作41.58万亩,机播25.3万亩,机收16万亩;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4.32%,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收获水平达72.55%,玉米种收机械化水平达70.59%以上,设施农业机械化快速推进,农业机械已成为支撑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二是农机化科技示范园区示范带动效果明显。2014年,完成旱作节水农业覆膜22.5万亩,推广种植玉米、马铃薯、菊芋、蚕豆和蔬菜等作物。建设区县共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科技示范园区2130亩,实现耕作、撒肥、整地、种植、中耕、植保、收获机械化水平均达到100%;自建1530亩马铃薯和2240亩玉米机械化科技示范园区,辐射带动全县机械化种植、收获马铃薯6.7万亩和 6.5万亩、玉米8.5万亩和3.5万亩,极大地提高了机械化程度,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三是“特色农机推广”再创新佳绩。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市、县人大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议案为契机,举办了“隆德县2014年残膜回收、菊芋、玉米种植机具现场演示会”、“固原市玉米青贮现场推进会暨隆德县‘金融杯’赛牛会”等活动,大力展示各种大中型拖拉机、菊芋和玉米种植收获机具、残膜回收和青饲料收获机等特色农机具,激发了农民购买先进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争取中央补贴资金550万元,带动全县农民投资1490多万元,购买各类先进农机具1321台套,使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四是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建设显著。先后购置装备了农机安全监理车和安全监理处理设备、农机移动检测设备,保证了农机监理部门深入农村随时随地对农机安全技术性能实施现场检测。深入开展“四免、四优、一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免费管理,农机上牌率、年度检验率、机手持证率均大幅提高,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通过加强农机办证大厅和服务窗口建设,从根本上方便服务对象和广大群众办事,实现了农机执法零上访、零投诉、零复议、零诉讼、零赔偿的“五零记录”。

  五是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全面加强。不断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机作业、推广、培训、维修等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农机服务网络。截止2014年底,全县已组建农机作业服务公司(专业合作社)10家,按照组织规模化、运作企业化、服务市场化的运行模式,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开展跨区作业,推行订单作业和“套餐”服务,实现了农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作业,年经营收入1450多万元。拥有农机销售企业(网点)37个,农机维修网点62个,从业人员188人,年经营收入1180多万元。农机销售企业(网点)售后服务周到,“三包”期内的维修质量好,农机户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