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踏风雨 起舞弄潮生

21.10.2015  11:00

  原题为: 长歌踏风雨 起舞弄潮生——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送戏下乡”纪实

  8月23日,家住贺兰县常信乡新华村的王大爷起了个大早,准备好水杯和馍馍,急匆匆和孙子出了门。“车开快点,去迟就没座位了。”路上,王大爷不住地催孙子。“爷爷,你都赶得上追星族了。”孙子笑着说。

  王大爷急着要去哪儿?原来,当天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送戏下乡”活动在该乡旭光村演出。“前阵子我在乡上看过秦腔剧院的演出,《铡美案》《赵五娘吃糠》,出出都精彩!这次剧院到旭光村演出,我自然要过把戏瘾!”3小时的演出精彩不断,王大爷不时跟着演员哼唱。

  改剧本,改方式,一场变革让百姓看懂秦腔

  作为专业剧团,宁夏秦腔剧院拥有悠久的历史,其前身系1935年成立的“觉民学社”秦腔班,经过80年洗礼,宁夏秦腔剧院先后创作演出了《狸猫换太子》《庄妃与多尔衮》《清风明月》《狗儿爷涅槃》等100余部剧目,培养优秀艺人300多名,形成了老中青三代结合的人才队伍,成为全国颇具影响的专业艺术团体之一。

  2003年,宁夏秦腔剧院在全区开展“送戏下乡”活动,拥有优秀的演员、高质量的剧目,剧院党支部书记孙玉彬对活动满怀信心。谁知,演出不到一个月,一个奇怪的现象让孙玉彬和演员们信心暴跌。

  “演出在宁南地区场场爆满,但在银北地区门可罗雀,台下观众竟没演员多,实在尴尬!”究竟哪里出了问题?孙玉彬决定走进观众一探究竟。“原来,由于文化习惯不同,银北地区的观众对秦腔中的桥段并不熟悉,而我们所演的大多是折子戏,即整部戏中的精华部分,许多观众看不懂演出内容。

  改剧本,改方式,一场变革随之而来。回到银川后,孙玉彬立即同演员商量,建议演出内容以本戏为主。经过多次排练,2003年年底,剧院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登台亮相,这一次,演出内容均为本戏,且增加了演员清唱环节。“刚开始依旧没几个人,但没过一会,观众愈来愈多,演出结束后,观众甚至要求我们加戏。”那天,孙玉彬和演员们激动地彻夜未眠。

  “我们传播的不仅是秦腔,更是传统文化。只有把群众这片文化土壤翻动起来,才能让文化的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这也是我们的价值所在。”孙玉彬说。

  多演戏、演好戏、比奉献,演员争当表率

  在宁夏秦腔剧院院长李小雄看来,“送戏下乡”是心与心的交流。“大家认可我们的不仅仅是演出水平,更是我们对艺术的执着。

  2014年4月,剧院在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演出,舞台搭好后,突然狂风大作、沙尘肆虐。一时间,台下观众纷纷躲进屋檐下,有人甚至提前离场。见此情景,正在台上演出的李小雄并未中断演出,依旧专心演唱。“我们在舞台上所展现的是集体的作风,不能让老百姓白跑这一趟!”演出结束后,李小雄立刻让同事拿来一瓶水,将满嘴的沙子漱了出来。

  47岁的张新侠在多个剧目中扮演女主角,今年2月,剧院来到盐池县体育场演出,“那天天空飘着雪花,气温零下十几摄氏度,化妆用的油彩都冻住了,我只好用手捂住油彩,等稍微融化一点再上妆。”这天,原本半小时就能化好的妆,张新侠用了一个多小时才完成。

  在剧院,张新侠的代表作是《卖妙郎》。从艺30年来,《卖妙郎》的每个桥段,张新侠早已烂熟于心,但针对“送戏下乡”活动,她却更改了表演方式。“以前演的比较文雅,这次演出主要针对农民,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剧目中有一句‘无奈为娘把儿卖’,表现的是一位母亲的无奈与不舍,所以必须在唱‘卖’字时将这位母亲撕心裂肺的感情表达出来,要用尽全身力气!”每每唱完这出戏,张新侠的嗓子都哑得说不出话来。

  “我们剧院,演员有50余人,却无一名装卸工人。”剧院主持人兼剧目编排员田兵告诉记者,他们在台上是演员,在台下便是装卸工。每次到演出场地,大家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搭建舞台,30多个戏箱,轻则二三十公斤,重则50多公斤,遇到演出多的时候,不少演员都累得眼冒金星、两腿发软。

  田兵说:“多演戏、演好戏、比奉献,在秦腔剧院,演员们争当表率已蔚然成风,这正是秦腔剧院不断前行的动力。

  “送戏下乡”活动开展以来,宁夏秦腔剧院演出的《狸猫换太子》《铡美案》《赵五娘吃糠》《忠保国》《卖妙郎》等本戏和《打镇台》《探窑》《闯宫》《三对面》等折子戏深受百姓喜爱。今年8月25日,贺兰县常信乡旭光村村委会专门给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写感谢信,代表村民对宁夏秦腔剧院的精彩演出表示诚挚谢意。

  从依靠“输血”向自我“造血”转变

  演出连轴转,演员很带劲,这样的动力源于改革。

  “改革前,秦腔剧院每排一部新戏,都要东奔西走拉赞助、跑经费,由于缺乏资金,演员的演出补贴也是少之又少。”孙玉彬说。

  2003年,在自治区相关部门安排下,宁夏秦腔艺术剧院开始了“送戏下乡”活动,计划每年在全区各乡镇、社区、工地、移民村开展180场演出活动。尽管是公益性演出,但自治区政府将补助由每场2000元提高到12000元,大大调动了演员演出的积极性,使剧院真正实现了从依靠“输血”向自我“造血”的转变。“送戏下乡”活动开展12年来,剧院累计演出2000余场,行程约20万公里,受益群众超过100万人次。

  2011年5月,宁夏秦腔剧团与银川市秦腔剧团合并,组建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有限公司。新公司成立后,宁夏秦腔剧院将重心放在创作优秀剧目上。

  2012年,一部以宁夏六盘山地区干旱缺水,实施搬迁的生活素材为基础,以当地女“花儿”王杏花几十年劳碌奔波和感情上悲欢离合故事为主线,描述了这一地区人民群众生活变迁的秦腔剧目《花儿声声》应运而生,并先后问鼎中国戏曲学会奖、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2011-2012年度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剧目”、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大奖。至此,宁夏秦腔走进了中国秦腔艺术的先头行列。

  老树逢春吐新蕊,艳丽四射露芬芳。“送戏下乡承载了千万群众的热切期盼,凝聚了演出人员的艰辛和汗水,只要我们继续发扬服务群众的优良作风,未来之路定会更加光明!”李小雄满怀信心地说。(记者 王刚 姜璐)

 

  来源: 宁夏日报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
5年支出672亿元年均增长5.7% 中卫市“小财政”托起大民生
  近日,家住中卫市沙坡头区世纪花园小区的戚璐圆说,新华网
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获大禹奖
  近日,记者从宁夏水利厅获悉,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