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跨越发展正当时

13.03.2016  10:32

  近年来,银川市围绕建设“两宜”城市目标,确立“生态立市”方略,大力实施水系连通、河湖整治、湿地恢复等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湖泊湿地5.31万公顷,为此,每年冬春季节都会引来大量迁徙候鸟驻足。     资料图片

  银川,东临九曲奔流的黄河,西依雄浑巍峨的贺兰山,怀抱美丽富饶的宁夏平原,是一座源远流长、风光秀丽的塞上古城,是宁蒙陕甘毗邻地区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经济区。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银川全市上下抢抓机遇,深入实施“2258”工作思路,加快开放内涵式发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中阿合作核心区,打造沿黄经济区龙头、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核心区,向打造国际化、现代化和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区域中心城市这一目标昂首前行。

  活力银川:信息化助力简政放权

  2016年2月2日,李克强总理在视察银川市民大厅时赞赏道:“银川行政体制改革切实做到了简政放权到位,放管结合到位,优化服务到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简政放权的总要求,按照国务院赋予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先行先试政策,2014年8月,银川市委、市政府顶层设计,以机构改革为契机,以问题为导向,以简政放权为核心,以信息化为支撑,开展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按照“编随事转,人随事走”的原则,成立行政审批服务局,形成了一套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整合社保、医保、公积金、行政审批服务局等30余家单位入驻市民大厅,集中办理500多项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百姓“推开一扇门,就能办成一揽子事”。

  市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申请、审批、颁证”一条龙服务。据了解,银川市与中兴公司合作研发出独具特色的行政审批软件系统,分阶段实施了一站式审批、网上审批和备案制改革。办理时限由法定的4080个工作日减少到880个工作日,减幅达79%,网上审批事项达到了209项,审批改备案78项。同时,为方便企业办事,设立登记“四证一章,一日办结”新机制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举措的落实到位,再到市场主体准入审批无行政区划限制的“同城通办”模式的实施。银川实现新增企业12949户,同比增长75.7%;新增注册资本783.2亿元,同比增长107%;新增城镇就业6万余人,新增电子商务、游戏、信息化等8类新型产业180多家。

  “既要输血,也要造血”。行政审批服务局除了借助行政审批软件系统外,主动经历了五轮瘦身,取消“重叠”审批、消除“搭车”审批、归并“同质”审批,彻底解决了政务大厅传达室、收发室只挂号,不看病的问题,终结了行政审批多头跑路的历史。

  改革银川:打出“金融强市”组合拳

  回首2015年,各路资本、业界精英聚焦银川,共襄盛举。滨河黄河大桥20亿元项目收益债作为国内大型基础设施第一单成功发行、通联资本24亿元中期票据创下同期利率最低的全额发行记录、中银绒业并购盛大游戏取得突破进展、智慧城市先后获得TMF总裁特别大奖及智慧城市“应用创新奖”……银川正以惊人的速度,阔步迈向“金融强市”。

  结合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存在”、“存量企业持续经营难”、“增量企业落地难”等一系列判断。金融改革顶层设计应运而生,银川市正式实施“金融强市”战略,在西部地区率先成立了金融工作局,通过整合全市金融资源,成立了西部(银川)担保有限公司、银川市产业基金管理公司、银川市产权交易中心、银信资产管理公司、银川市股权投资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形成了完整独具特色的金融服务体系和“借、用、管、还”为一体的投融资良性循环机制,通过推动债券融资、基金融资、担保融资等方式撬动、吸引社会资本300多亿元。

  为夯实“金融强市”战略实施基础,银川市在金融服务制度和体系建设上进行了探索、创新,先后出台了4项政策。《银川市“金融强市”战略实施意见》从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发挥多层次金融市场融资功能、增强金融支持发展能力、稳步发展新型金融业态、持续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五个方面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金融工作重点。

  为破解新常态下速度、结构、质量的问题,银川市推动招商引资模式向“”商引资转变,基本模式是产业+资本市场,政府用资源和产业集群等优势打造出商机,将企业家管理禀赋、财务投资者的投资动力与资本市场退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完成项目建设。

  形成了“借用管贷还”的良性融投资模式,不但撬动了数倍的社会资本,也降低了以往财政投资为主的政府债务风险,以此来做大增量。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商引资,银川打造了WCA、智慧城市、通用航空、纺织等银川国际化、现代化的新名片,成为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和助力银川市“反梯度”产业发展重要引擎。

  开放银川:打造“一带一路”战略节点城市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银川市市长白尚成在接受专访时说,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要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沿线的大通关合作机制,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对于银川来说,这正是实现开放内涵式发展的重大机遇。

  银川是古丝绸之路商贸重镇,在推进“一带一路”和中阿合作上,具有人文、区域、政策等诸多比较优势。自治区定位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银川市要打造“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大大提升了银川在国家向西开放中的战略地位。自觉融入国家开放大格局,有利于发挥银川的比较优势,使银川的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银川作为内陆开放型试验区的核心区,中央给予许多政策,银川要增强开放自信、民族自信、发展自信,主动承担起自治区乃至国家向西开放的重任,增强与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加快中沙工业园等项目建设,通过实质性的项目,促进交流合作深入,为自治区战略支点做贡献,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创新路。

  一是搭建开放平台。重点建好滨河新区、综合保税区、阅海湾中央商务区“三位一体”开放载体。滨河新区按照国际化现代化生态田园城的发展方向,突出核心功能区建设和产业支撑,积极加强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等深度融合,争创国家级新区。银川综合保税区将作为引领全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加快建设肉类、水果、蔬菜指定口岸,着力拓展完善保税区功能。阅海湾中央商务区作为中阿博览会永久会址,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会展经济和金融等高端服务业。

  二是构筑开放通道。重点是打通“网上、空中、陆上”三条丝绸之路,加快构建互联互通、高效便捷的对外通道。陆上丝绸之路,发挥与其他丝绸之路城市海关通关一体化优势,加快构建多式联运、向西出境、向东出海的国际物流大通道。空中丝绸之路,加快推动“天空开放”,推动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国际中转旅客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实,开辟更多的银川至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国家客货运航线航班,着力打造面向阿拉伯国家和世界穆斯林地区的门户机场。网上丝绸之路,将深化与中兴、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合作,建好电商产业园、电商谷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中心等平台,推进与迪拜杰贝阿里自贸区电商平台互联互通,让银川的特色产品通过网络走出国门。

  三是形成开放产业集群。一方面,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注重创新驱动,激发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潜能,培植行业单打冠军,形成百亿、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另一方面,着力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为此,银川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反梯度”战略,一步接轨产业前沿,零度承接产业高端。全力培育壮大以大数据、电子信息、电子商务、通用航空、现代物流、健康养老6大产业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

  生态银川:碧水蓝天明媚银川

  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的梦想,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的坐标。而“碧水蓝天、明媚银川”是为银川量身打造的城市名片,也是银川人用汗水和实干浇筑的一个幸福坐标。

  近年来,银川市围绕建设“两宜”城市目标,确立“生态立市”方略,大力实施水系连通、河湖整治、湿地恢复、“龙须沟”治理、艾依河景观提升等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湖泊湿地5.31万公顷,其中:百亩以上湖泊128个,水系水域面积占到了城市建成区面积的10%;在城市绿化方面,银川也成功的向世界展示了城乡生态绿化工作的成果。截止到2014年底,银川市建成区绿地面积6502.1公顷,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0.13%、40.15%和15.9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市共建成公园17个、广场10个、街头游园36个、湿地公园13处;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方面,清淤艾依河17.71公里,治理西大沟“龙须沟”4公里,进一步改善了城市水生态环境。完成华雁湖、陈家湖景观提升工程,整治湖面40.02公顷,提升岸线17.2万平方米。完成芦草洼滞洪区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45平方公里。

  经过不懈的努力,2014年11月18日,银川在日本福冈市举办的“2014亚洲都市景观颁奖礼暨经验介绍交流会”上,荣获了“2014亚洲都市景观奖”。此外,银川市强力打造了“碧水蓝天、明媚银川”的城市名片,提出争创全国空气质量“十佳城市”和“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的目标,向建设美丽银川、美好银川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