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让社区减负还服务本色

27.06.2015  13:06

   银川:让社区减负还服务本色

  大到选举、维稳,小到悬挂条幅标语,一个社区到底得做多少事?每天承接上百个大小服务事项,每年承担18项创建任务,要为18项事务证明盖章,承接34项宣传工作……银川市用1个月时间摸了底,总共207项。 

  哪些该做、能做,哪些不该做、没法做?从今年4月中旬开始,银川多部门组成清减小组,对社区职能职责进行“地毯式”清理,列出“准入清单”,进入社区的服务事项减至28项,为“小巷总理”减负,还社区服务本色。据悉,此次银川清理进入社区服务事项是全国力度最大的。

   千针万线穿社区“小巷总理”疲应对

  社区工作者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心系着社区老百姓,从事的工作繁琐、庞杂,被人们亲切称为“小巷总理”。这些忙碌在基层社区的工作人员感言,“我们可称是日理万机啊!”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从失业登记、计划生育,到再就业、信访、消防……各部门下派到我们社区的工作有几百项!”西夏区燕宝社区书记马凤花随口报出社区的创建考核目录以及各种纷杂的入户统计和安全检查工作。她坦言,加班成了家常便饭,如果某一天不加班,反倒有些不正常了。让“小巷总理”抱怨的,除了千头万绪的工作外,更多的是对于居民的愧疚,“整天忙于各种事务,哪有更多的精力为居民服务。” 

  在西夏区西花园路街道办事处举行的一场特殊的座谈会上,“小巷总理”们纷纷打开话匣子。一位社区主任掰着指头,将目前社区所承担的任务做了一个统计。结果令人瞠目:大项30多个,细小的项目竟有300多个。“包括计划生育、民事调解、救济慰问、环境整治以及流动人口、下岗职工、离退休人员管理等,大小事情基本上什么都得管。”一位社区工作者直言目前一个社区一般配备约10名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并不高,需要面对的日常工作、突发性任务却是超标准、超负荷的。尤其各种名目繁多的评比达标检查考核活动,让他们应接不暇。 

  “对“小巷总理”反映的心声和热点问题,不止参加座谈的这些社区存在。此前,由银川市相关部门组成的清减小组,先后实地走访调研了我市三区多个街道办事处、社区,与各街道办事处书记(主任)、社区书记,以及60多名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征集各类问题200余项。”大家纷纷反映,近年来随着政府管理重心下移,大量行政事务进入社区,牌子多、检查多、考评多、台账多、盖章多等“五多”现象压得社区工作者们喘不过气来。 

  除了应对各种繁杂的事务和检查外,一些“莫名其妙”的盖章证明也让社区工作者们颇感无奈。“社区曾经有一位身患重病的老人,住院期间需要注射杜冷丁,医院竟也要求社区开具证明。”中山南街一位社区工作者直言。现实中,类似李克强总理谈到的证明“我妈是我妈”的事在银川社区中经常发生,有些事项让人啼笑皆非。“什么证明夫妻关系、开家庭收入证明,甚至丢了发票要社区盖章。”燕宝社区一位工作人员说,自己在社区工作多年,不管大事小事,这社区章就像是“万金油”,什么地方都能用。可是为什么要用,连他们自己都有些糊涂。 

  一些民生项目在社区也变成了形式主义,成了基层的负担。座谈中,一位社区工作者自揭“老底”,这几年为了完成育龄妇女孕前检查给社区下达的指标任务,社区无奈花钱请五六十岁的妇女抽血检查凑人头……“民生好事成了应付差事,自己都觉愧疚!” 

  “还有一些安全检查,大大小小的统计工作,因为涉及居民隐私,可没少在住户家中碰钉子。”一位社区工作者直言绝大多数社区工作者、网格员90%以上的时间都在疲于应对上面下达的行政工作,许多盒子、材料以及数据都是在办公室里编出来的。

   摸底清理社区职能大“瘦身

  “社区负担过重,不仅使工作落实不到位,还造成以形式主义对抗形式主义!”社区的主要任务本该是服务居民,为居民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然而,长期以来行政化严重,让本该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娘家人”,渐渐演化成街道办的派出机构,陷入庞杂的各类行政事务中难以自拔。 

  “要开展的六五普法工作,要求社区整理5年内的档案资料,我们都是连夜补笔记。”一位社区工作人员无奈地说,为了完成任务,社区每年的文件盒堆积如山。有时候,明明有电子台账,还要再完成纸质台账,随后这些纸质材料文件就成了废品。“我们盼望多点时间和精力来处理社区的具体工作,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中强社区一位负责人表示。 

  一边是“千针万线”穿过的繁杂事务,一边是来自老百姓和基层工作人员的呼声,经过反复调研和意见征求,今年5月,我市以两办文件正式下发《关于清理社区公益用房及社区行政事务事项工作的通知》,全面梳理各部门进入社区行政事项。最后,经过与各部门反复核对,最终确认进入社区服务事项达到207项,其中行政工作137项,开具各类证明18项,社区创建18项,社区公益宣传34项。 

  第一轮梳理,100多项事项被“”出社区,但是这样的结果还不够。各类事项汇总后,我市又先后召开了两次由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和街道、社区代表参加的讨论会,市法制办从依法行政的角度全程参与,并逐条分析研究。哪个该进,哪个需要合并,哪个不合理需要剔除?我市对进入社区的准入事项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清理,最终形成了《银川市社区服务事项准入清单》,并将征求意见稿下发各部门征求意见。经过这一轮清理和筛选,明确进入社区的服务事项由原来的207项减少至28项。 

  翻看准入清单目录,社区新的职责职能被一条条列出,哪些是服务事项,哪些是配合事项,一目了然。除了日常行政事务的减少外,此次清理明确进入社区的事项由原来的137项减少至20项服务事项,今后确需在社区增加服务事项的,由市民政局提出意见,报市委、政府审定;进入社区的创评事项由原来的18项合并为2项,保留“星级服务型党组织”和“星级和谐社区”创建,其他创建考核评比指标纳入上述两项创建;社区配合开具的证明由原来的18项减少至5项;社区公益宣传工作由原来的34项合并为1项等。社区依法开展的自治服务属于正常活动,不列入准入清单,社区结合自己的条件和居民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 

  这次清理的重点是进入社区的行政事项。“今后,清单之外的事项都不能再以行政方式安排给社区,如需要社区帮着干,得报请审批,再不能随便向居委会‘派任务、压工作’了。”清减小组负责人表示,为社区减负,目的在于让“小巷总理”们腾出更多精力给居民办实事,通过这样一次大梳理,杜绝形式主义,真正发挥社区服务百姓的功能。

   小巷总理”减负实为政府提效

  “围着上面转的事少了,围着下面转的时间就多了。”兴庆区文艺市民服务站站长毛士兵松了口气,其实“减负”带来更多的是“增效”。作为社区工作者,老旧小区的自治管理、小区环境卫生、社区养老、困难群众救助、组织居民开展文体活动、开展便民利民社区服务、社区互助服务、邻里纠纷调解、物业公司与住户发生矛盾的调解、业委会作用发挥不到位等问题虽然琐碎,却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群众的幸福指数密切相连,而这些都可以由“小巷总理”春风化解,为政府减负。“清理”把社区工作者从不该干的事情中解放出来,更好地服务居民群众,干好该干的事。

  “有些时候,部门也形成了惯性思维,遇到工作就以人手不足为由下派到基层社区去完成,无形中为社区增添了更大的困难。”采访中,清理小组负责人表示,通过清理进入社区事项,可以倒逼相关部门转变陈旧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创新思维,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和手段;倒逼相关部门加大改革力度,减少证明审批事项,加大事中事后的监管力度。

  “给社区减负赋权,探索居民睦邻自治,提升了公共服务质量,这其实是在为政府“松绑”。”一位在社区工作十多年的社区主任表示,只有把居民的事情让居民自己办、社区的事情社区成员共同办,让群众从他们身边的事情上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基层党组织的温暖,提高基层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政府才能松绑、社会才能担责、居民才会满意。

  此次,银川市全面推进清理进入社区行政事项、制定《银川市社区服务事项准入清单》,就是探索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在实实在在为群众服务上,与群众的需求相结合,把社区作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基础工作来抓,把服务居民的事情做实做细,这也是文明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

  记者  李慧娟  孙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