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巡礼

05.09.2016  18:42
 

  为城市塑魂 湖城劲吹文明风

  ——银川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巡礼

  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公益广告,搭建起银川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不断涌现,“全民公益日”已成品牌活动,评选“最美银川人”用身边的榜样带动市民向善向美,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近年来,银川不断塑造城市之魂,文明城市正在向城市文明递进,文明之风劲吹湖城。

  价值引领入心入行

  “尊老爱幼,人间美德。小流汇大海,小善积大德”“讲文明语,行文明路,做文明人”“随手一扔,丢下的是素质;顺手一捡,拾起的是文明”……无论是走在大街上,还是看报纸听广播,总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公益广告不期而遇。“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犹如文明的灯盏,已成为银川一道亮丽的风景,形式多样、接地气的公益广告,让价值引领更加入脑、入心、入行。

  在银川市,各县(市)区、各职能部门充分利用户外广告牌、电子显示屏、公交站牌、楼宇电视等各类载体媒介进行公益广告宣传。不仅如此,银川市还加大与网民的互动,在银川新闻网、银川文明网、政务微博以及新浪网、搜狐网传播银川最美人物故事,使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和事得到广泛传播和褒扬。

  然而,银川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却不止一条。银川市不断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每到春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都会开展网络春晚、社火表演、文明祭祀、赏月观菊、经典诗词诵读等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以爱国、爱家、团结、友爱、敬老、爱幼等为主题的中华传统美德。

  值得注意的是,制定了《银川市信用体系实施方案》,结合智慧银川工程,并以政务云、政务外网为基础,搭建银川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此外,还以食品行业、公共场所、窗口单位三大领域为重点,开展诚信做食品、不文明行为曝光、文明程度测评和优质服务展示等活动。

  文明城市向城市文明递进

  2011年,银川被评为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成为当时西北省会(首府)唯一入列城市。然而,银川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而是从文明城市不断向城市文明递进。

  银川市不但建立完善了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机制、定期督查通报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而且不断深化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校园、文明家庭、文明餐桌示范店等创评活动以及“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活动。

  今年以来,有950例车窗抛物行为、16796例不文明交通行为、1505例公共场所不文明行为被查处,而这些不文明行为查处的功臣正是银川市民。银川市开展“不文明行为”随手拍活动,发动市民通过抓拍、举报等方式对“车窗抛物”、渣土车撒漏、车辆闯红灯、行人翻越栏杆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和公共场所乱丢杂物、随地吐痰、乱刻乱画等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并进行奖励。同时,通过银川电视台、《银川日报》、银川新闻网、银川文明网、银川发布及银川广播电视台APP客户端、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体及网站对这些不文明行为进行持续曝光,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

  除此之外,银川市还不断提升社区管理及服务水平。比如开展了清理进入社区服务事项专项行动,制定准入清单,社区服务事项由原来的207项减少至28项,为社区减负179项。

  志愿服务绽放大街小巷

  金凤区森林公园社区在社区活动室开展“金秋助学英语沙龙”公益活动,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办工业集中区社区工作人员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兴庆区丽景街街道办庆春市民服务站组织辖区16名青少年志愿者开展了“清理小广告”的活动……8月20日,是银川市第13个“全民公益日”,期间,银川市有上万名志愿者开展了百余项志愿服务。

  自去年以来,银川市实施志愿服务深化行动,精心培育“全民公益日”品牌活动。每月20日当天或前后,银川市组织机关干部、党员群众、社会组织、青年学生积极开展全民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并推行“1+N”模式,即:每月“1”个主题,开展“N”项活动,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一年来,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79万项,参与人数多达22万余人次。

  据了解,银川市先后投入资金52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发了宁夏首个以“互联网+”思路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全新平台,建立了“网站+微信+手机APP”的工作模式,实现了只要利用电脑、手机等通讯终端就可随时随地注册成为志愿者、参与或发布志愿服务项目。

  此外,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制,在全市和三区193个社区普遍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嘉许、回馈、激励机制,志愿服务积分可兑换全市积分超市或社区爱心超市中的相应物品。与此同时,还推行了评星定级奖励制度,并将评星定级情况作为评选“最美银川人”、道德模范、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的重要依据。值得注意的是,银川市以奖代补对社区志愿服务开展情况进行考核,目前已奖励社区49.4万元。

  挖掘身边榜样以鲜活教材激励人

  2014年,袁爱红在她从河南来银打工的第5年,不仅成为客户满意的金牌月嫂,还被评为“最美银川人”。同为月嫂的姐姐袁爱荣受到鼓舞,称要追赶妹妹。为了给残疾儿童一个家,边克萍创立了西夏区幸平阳光家园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先后让100多名智力残疾的孩子自食其力。2015年,边克萍被评为“最美银川人”。自2013年以来,“最美银川人”持续开展,如袁爱红、边克萍等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看似平凡的榜样被挖掘,他们用自己的故事源源不断地向这个城市输送着正能量。

  据了解,从2013年开始“最美银川人”评选表彰活动,银川市从基层、服务行业一线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领域中涌现出的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爱岗敬业模范,以及外来优秀人才和最美集体中择优评选表彰了三届共计421名“最美银川人”和5个最美集体。银川市还举办“感动宁夏人物”、“中阿博览会形象大使”等模范先进评选活动。拖车哥、打伞妹大雨中的大爱、“全城寻找耳蜗”、寻找“失联老人”、寻找抗战老兵遗失纪念章、千里奔波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等事件,让全国一次次为银川点赞。

  银川市创排了“最美银川人”音乐舞台剧《心灵电台》,举办了“向上向善、v动银川”微视频、首届“最美银川”微电影和“凡人善举”作品征集等活动,营造了人人崇尚模范、学习模范、争当模范的良好风尚。

  坚持“日行一善”培育美少年

  “日行一善”活动,银川市坚持开展了15年,已成为银川市实施未成年人道德养成行动计划不可分割的部分。近年来,银川市各中小学校以开展“日行一善”活动为载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纵深发展,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

  概括地说,“日行一善”活动突显一个“”字,即各学校以熟识“新版中小学生守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活动为载体,通过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电子屏、校刊等宣传工具,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强化训练;强调一个“”字,即组织学生进行在家庭、学校、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体验行善的乐趣,达到以知践行,以行促知;体现一个“”字,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强调一个“”字,以细节教育为突破口,培养学生做细心人、做细心事;力图一个“”字,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力求贴近学生的年龄和认识能力;重视一个“”字,通过学生对文化教育资源的有效吸收和文化教育活动的有效体验,帮助学生自主生成道德思考,升华理想追求,转化行为习惯;落实一个“”字,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整合教育资源;突出一个“”字,即坚持走创新之路;抓住一个“”字,即立足教研,提升活动的理论,走德育创新之路。据了解,成立了“日行一善”工作室,创排“日行一善”音乐校园剧,通过文艺演出、演唱诵读“日行一善”歌、童谣,把“日行一善”活动的要求渗透到校园、社区、村镇、企业等文化建设中,活动由学校向全社会扩展。

  值得注意的是,银川市近年来还不断加大“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市财政、县(市)区政府给予全市168所自建“乡村(城市)学校少年宫”每所每年5万元活动经费工作,全面推开“城市学校少年宫”建设工作。

  除此之外,银川市还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制定下发《关于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美丽银川建设的实施意见》。同时,以家风家训建设为切入点,深化民风建设,扎实推进农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在乡村普遍设立了善行义举榜、民风文化墙,开展了星级文明户、好家风好家训及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记者 李阳阳)

 

  来源: 银川日报

银川经开区转型升级促高质量发展
    抢抓“朝阳项目” 形成“二期现象” 新华网
银川让土地成为农民手中“活资产”
    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 积极推新华网
银川市总工会启动“冬送温暖”活动
    为正在严寒气温下作业的职工送上慰问品,新华网
银川6家银行网点受理住房公积金业务
    从“入厅”办理变“出厅”办理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