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第一人民医院卡瓦心脏中心 创国际医疗新模式
韩方出技术,俄方出资金,中方出场地及医疗设备,全新的医疗模式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引进国际医疗模式在本土生根发芽,着力打造“医疗在银川”品牌,让患者不出国门便能享受到国际一流的医疗服务
2013年11月23日,卡瓦心脏中心在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式成立运营。从最初一个月只能做2-3台手术,到如今的一个月做十几台,一年时间,卡瓦心脏中心走过了一个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快速发展的历程,打造出人才济济、技术一流、设备精良、体制超前的“医疗在银川”的响亮品牌。
国际影响力初显
对78岁的患者周力节的治疗,是卡瓦心脏中心近期实施的一例高难度手术。“10月21日,母亲心脏不适,开始输液,没想到病情越来越重。转院至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实施手术。眼看着母亲精神状况日益俱下,我们心急如焚。”周力节的儿子古国忠告诉记者。
经过多方打听,周力节转院至卡瓦心脏中心接受治疗。经过韩国教授会诊,中韩专家通力协作,9个小时的手术将周力节从生死线救回。这样的成功救治案例,在卡瓦心脏中心还有很多。
记者从银川卡瓦心脏中心得到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心已累计完成各类心脏手术164例,其中韩国患者2例,宁夏区内患者155例,区外患者7例。韩国宋明根教授团队来银15次,与中方团队共同完成手术104例;塞尔维亚心脏手术团队来银1次,与中方团队共同完成手术3例;卡瓦中心中方技术团队独立完成手术57例。韩国美容整形专家在中心接待美容整形患者106人次,实施手术313项。
“中心成立一年以来,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手术量逐步递增。最初一个月完成2-3台,随后5-6台,现在一个月能完成十余台高难度手术。”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主管卡瓦心脏中心的副院长马晓飞告诉记者。除了区内外患者外,目前中心已为2名韩国患者,1名朝鲜患者成功实施了手术。还有俄罗斯和台湾的患者已经预约,卡瓦心脏中心的国际影响力已经初显。
中方团队挑起大梁
事实上,银川卡瓦心脏中心在运营初期,手术团队以韩国专家为主。外籍专家通过一对一培训、学术讲座、教学查房等方式,实地培养中方团队,使中方团队医护人员逐步掌握手术技能。马晓飞告诉记者:“开业初期,宋明根教授在银川做一台手术,需要带麻醉师、助手等全套人马,共计十余人。经过一年的建设和运行,宋教授现在来银手术仅需带2名助手。”
“这说明中方团队麻醉师、循环师、器械护士等人员已能够独立配合手术,中方已逐步培养出了自己的人才队伍。”马晓飞告诉记者。“从今年9月开始,我们团队已可以独立进行高难度的体外循环手术。截至目前已成功做了5例,以前这一类手术只能依靠国外和国内顶级专家才能完成。”银川卡瓦心脏中心技术总监陈家华告诉记者。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过去手术以成年人为主,现在可以做低体重儿童手术,甚至六七公斤的低体重儿童都可以开展。手术本身并不是挑战,最难的是麻醉、体外循环和术后护理等。”陈家华介绍。
团队能够独立完成高难度手术,得益于请进来和送出去的培养战略。卡瓦心脏中心成立至今,先后选派10名医护人员赴韩国建国大学医院及韩国峨山医院学习进修,并选派4名医生、14名护理人员赴北京阜外医院、天津泰达心血管病医院、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进修学习。“目前在外学习的还有6位医护人员,主要学习心脏麻醉,监护,体外循环和手术器械配合等内容。未来目标是所有人员都得出去进修学习。”陈家华告诉记者。
“培养一名成熟的心脏外科专家一般需要8年-10年,因为这个学科的学习曲线长,成长周期长。而学习掌握国际一流的卡瓦技术,本土人才培养周期缩短至5年。以国际水平起步,起点高,团队成长快,人才梯队建设成果也就更明显。目前,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心脏外科已经在全区拔尖,5年以后将达到西北一流。”马晓飞说。
卡瓦心脏中心按照企业模式运行,相对于传统的体制,本身就是挑战。“过去是平均主义‘大锅饭’心态,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结果不会差太多。”陈家华说。
打造一流硬件设施
一年时间,卡瓦心脏中心先后投入2800万元人民币,用于购买心脏、美容专用设备及器械,建设心脏杂交手术室,设置卡瓦中心VIP病房。手术室配备了全套的顶尖大型设备如血管造影机、体外循环机、连续血液透析仪、呼吸机、监护仪等。
“开业时卡瓦中心只有一间手术室,目前开展的手术,均为疑难复杂的心脏手术。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保障手术顺利开展,打造国际高端的心脏中心,今年我们耗资2000多万元,依托市医院现有手术室,建设具有国内一流水准的心脏杂交手术室。”马晓飞告诉记者。
心脏杂交手术室是联合影像学诊断、心脏微创介入治疗和开胸手术为一体的一站式手术室,是国际上心脏外科的主流高端配置,也是开展复杂心脏手术的必要保障。“预计第二间手术室于2015年1月份投入使用,2015年计划实施300例以上的心脏手术。”银川卡瓦心脏中心技术总监陈家华说。据悉,今年9月底,卡瓦中心病房的病床全部换成电动床,配置了沙发、加湿器,冰箱等生活设施。目前中心有30张床位,未来将根据发展需求,做好扩床准备。而ICU病床已从4张扩大到10张,建设成为卡瓦心脏中心专用ICU。
“我们已经与韩国方面达成初步共识,宋明根教授将由每月来银工作一周,变为两周。同时选派助手长期留驻银川,开设卡瓦门诊,管理术后病人,为市民提供医疗业务咨询。”马晓飞告诉记者。经过一年的运行和发展,卡瓦心脏中心的声望、技术力量和影响力得到极大地提升,“医疗在银川”将成为卡瓦心脏中心未来战略定位的一个方向。(记者 詹思佳)
来源: 银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