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社区家政公司为妇女再就业谋福
“40岁以上的妇女再去求职,往往都会被拒绝。所以我想帮她们一把!”说起创办公司的理由,在西夏区花半里社区不足30平米的办公室里,31岁的田小燕不由地笑了起来,似乎这创业半年以来的亏损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为大龄妇女创办公司
原本,田小燕是一家孕婴店的员工,2014年失业后,经过8个月时间的考察,她加盟了东耀家政公司,创办了银川东耀佳和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田小燕说,下岗后,她去找工作,看到好多40岁以上的妇女都被拒绝。“每每看她们找工作被拒,我都想去帮一把。”后来,经过考察,她决定创办家政公司,“这样就能给和我一样的下岗妇女多一个就业机会。”
3月11日,记者在她的办公室见到了她。办公室很简单,最宝贵的“家当”就是桌上两本应聘人员花名册了。其中一本是应聘人员登记册,保姆、保洁、月嫂共有200多名。另外一本名册上,工整地记录着近50名人员信息,“这些都是相对稳定的员工。”田小燕说,由于家政行业流动性大,这些相对稳定的员工,“都是我最宝贵的资源”。
2014年8月,家政公司办起来后,经营并不如田小燕想的那样顺利。前三个月,她租了一间营业房,当时店里还有一名业务员,但由于业务不景气,她不仅负担不起房租,也付不起仅有的业务员的工资。
眼看着投资的5万多元都打了水漂,田小燕就一个人沿着西夏区的街道、小区去做宣传。就在她最困难的时候,西夏区花半里社区要引入家政公司的想法与她不谋而合。
入驻社区后,家政公司的成本降了下来,业务也渐渐有了起色。作为社区引进的家政公司,田小燕还负责对小区60岁以上的空巢、孤寡老人无偿提供保洁等服务,对社区的残疾人、单亲家庭等,则减少收费,低偿提供服务。
“想要更多的人稳定下来”
田小燕算了一笔账,加上之前租房装修的亏损,家政公司要正常运转起来,至少还得半年时间。但她最担心的是服务质量问题,好在经她培训的保姆月嫂都能满足客户的要求,公司有了回头客,这是她最大的动力。
为了在业务上有更多长进,田小燕去年11月底参加了IYB创业培训课程,她现在最想做的,就是让更多的人稳定下来。
除了技能培训,田小燕更注重的是对员工思想认识的引导。“也许我擦玻璃的速度赶不上成熟的钟点工,但我可以更用心。”在她看来,家政行业更是个充满爱心的产业,“我这里虽然小,但是每一位客户都是带着希望来的,这便是我努力的方向。”
迫于办公场所的限制,田小燕每月对保姆、月嫂的培训只能分批进行,她想引入并留下更多的人在这个不足30平米的屋子里稳定下来,“我还想尝试给客户办会员卡,通过月卡、季卡让更多保姆有活干,能长期干下去。”(记者 韩会霞)
来源: 银川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