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城市“标本”

06.09.2015  10:57

  银川地处西北内陆,却有着“塞上湖城”、全国节水型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荣誉,为什么?当我们从生态角度寻找这一答案时就会发现,银川市遵循“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有效利用水的边际效用,大力开展水系整治、湖泊湿地生态修复,使得“七十二连湖”等生态自然景观得以重现,水生态文明建设直指这座城市的内涵,更为更多城市水生态建设提供了“标本”。 

  事实上,水是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控制性因素,人类由水而生、依水而居、因水而兴。水的演变是生态演变及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重要保障。而水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保障、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保护、水经济发展和水文化继承和培育等方面,坚持节约与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加强制度建设等措施,实现水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促进人、水、社会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总体来看,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实现山青、水净、河畅、湖美、岸绿的水生态修复和保护。从银川来看,湖泊湿地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也是“塞上湖城”风貌的基本支撑,对保障银川市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河湖水系整治连通、湖泊湿地生态修复正是银川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在业内人士看来,河湖水系的连通性能直接影响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水土资源的格局,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河湖连通工程,可以维系构建和塑造良好的流域水平衡关系、改善水动力条件,改善流域水环境。同时,维护和修复河湖生态廊道,保持生物多样性,塑造良性生态平衡关系,提高抗干扰和自然修复能力,维护河湖生态功能。 

  正是基于这样的战略考量,银川遵循“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和“生态立市”的方略,实现了“思路”与“眼界”的转变,以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经济发展、水管理落实以及水文化培育为主要框架,构建人—水—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城在湖中城愈美,湖在城中湖更秀”。如今,艾依河的贯彻和岸线提升,湖泊湿地的恢复、扩整、连通,再现了“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的景观。实际上,环境提升的同时也为银川市的发展奠定了可持续的生态空间,提升了城市品位,增强了城市综合竞争力,极大地增强银川市外向辐射能力,吸引海内外客商前来投资经商,使银川市成为西部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

  姬恒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