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建设项目审批“大瘦身”

19.01.2015  13:07

  “办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不用再提供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合格证书,又少了一道程序,省去不少麻烦。”1月15日,在银川市民大厅规划窗口,前来办事的建设单位代表对办理程序赞叹不已。 

  2014年年底,银川市《关于印发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及审批资料要件标准的通知》正式下发。2014年10月起,围绕该通知的行政审批改革进入试运行阶段,今年1月1日开始在规划窗口全面施行。银川市规划管理局规划窗口负责人杨首席介绍:“‘瘦身’后的建设项目行政审批环节和时间从12个环节41个工作日优化至7个环节25个工作日,审批环节减少41%,时间缩短39%。”  

  “资料袋子装、审图尺子量”,这是长期以来建设单位办理审批手续的状态。随着银川市行政审批改革步入深水区,市规划管理局通过走访调查,形成三大类十二项改革意见。并且施行“激、活、实、快、法”五步工作法,减少了审批事项滞留的时间。同时,市规划管理局形成了从项目审报、批前公示、批后公布、创新审批等全流程的标准和示范样本,内容涵盖一般建设项目、乡村建设项目、市政建设项目等五类事项,审批流程得到规范化流转。 

  下一步,市规划管理局将继续深入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改革,启动行政审批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行政审批事项负面清单,将审批流程进一步压缩精简。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2011年,国务院举行全国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拉开了近年来行政审批改革的大幕。此后,从国务院开始,多次部署“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数百项行政审批事项被调整和取消。 

  2013年,天津滨海新区成立行政审批局,将所有审批事项集于一身,在能减则减的情况下,实现了限时办理,高效审批。同年,银川市着手成立行政审批服务局,成为第一个成立该局的省会(首府)城市。 

  事实上,形成审批制度改革,最终是减权放权,从重管理转向重服务,将更多的管理职能交给市场,释放市场本身的活力。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会从中受益。而这也被视为改革进入深水区后,中国所做的最彻底的尝试之一。 

  在成立行政审批服务局后,银川市的脚步也并未停止,未来,银川将立足打造“两优”环境高地,“再取消、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推进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建立行政审批服务局与入厅职能部门、上级部门之间职责明确、分工协作、上下顺畅、办事快捷的运行机制。加快建立行政审批事项负面清单,构建公开透明的行政审批机制。” 

银川经开区转型升级促高质量发展
    抢抓“朝阳项目” 形成“二期现象” 新华网
银川让土地成为农民手中“活资产”
    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 积极推新华网
银川市总工会启动“冬送温暖”活动
    为正在严寒气温下作业的职工送上慰问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