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平原鸟巢多

23.03.2016  12:02

  春回大地,各种鸟也活跃起来了。它们或穿梭于农家院落,或在湖面上贴水争飞,或在农田里跳跃觅食,或在城市街区飞起落下,让人感受到了它们的愉悦。

  走在银川平原上,到处都可以看见依树而“”的鸟巢。无论是在公路边、农田里、农舍旁,还是在沟渠畔、公园内、楼群中,都可以看到鸟巢和鸟类活动的身影。

  银川平原有多少鸟巢?没有人统计过,也没有几个人能说得清。有的地方,简直可以用“鸟巢密布”来形容,鸟巢之间相距很近,隔树相望,呼声相闻。有的地方,同一株树上居然筑有两个、甚至三个鸟巢,那就不是“隔树相望”了,而是更亲密的“隔枝相望”:相同的爱好和价值取向,让它们或隔枝相守、比邻而居,或高低悬望、上下呼应,就像左邻右舍、楼上楼下的居民一样彼此照应。这种“建筑格局”,也许是因为它们之间有某种亲密关系吧?

  仔细观看,这些鸟巢,多是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几根树枝、些许草棍,再加上一点泥巴,巧妙地组合、连接、堆砌,就成为它们繁衍生息的“”了。这些鸟巢中,有“耗材”量很大的“大工程”,层层叠叠,“建筑材料”垒得老高,也有省工省料的“小工程”,所用的“建材”几乎都能数得过来,只能算是个“急就章”,大概是因时间紧迫没来得及完善吧?还有一些鸟巢,只有少许树枝随意搭建,根本无法满足“生儿育女”之需,显然是个“未完稿”,也许是要等来年再建。所用“建材”的相差几倍、乃至十几倍。

  从“建筑规模”来看,有的鸟巢可能“人丁兴旺”,鸟巢下面堆满了鸟的粪便;有的鸟巢则“家门冷清”,看不到多少兴旺的迹象;有的“人家”有长久打算,可能是世代居住,有的则是临时安家,好像是在瞎凑合。

  如果细心观察,就可以发现:这些鸟巢一般都筑在树木主干有分杈的地方,造型也很灵活,“选址”还符合力学原理呢。因为筑在主干上的鸟巢,因为树干粗壮一般不会随风摆动。即使遇到大风,摆动的幅度也不会很大,而选在有分杈的位置筑巢,则符合三角形稳定的原理,所以这些鸟巢一般都很牢固,几乎看不见有散架、倾覆的,更看不见有鸟蛋、雏鸟掉在地上。

  这些鸟类筑巢的位置多选在人类徒手够不到的地方,低的仅一米多高,高的则有五六米,而且人口越密集的地方鸟巢的位置就筑得越高,在市区街道两侧和公园里搭建的鸟巢尤其高。显然,这是为了防止“异族”入侵、避免受到意外的伤害,因为它们对人类和其他有威胁的动物还防着一手呢。在高处筑巢,可能是它们的“习惯动作”,也可能是沿袭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经验”,但它们现在可能真的有点多虑了,更没有必要把巢筑得那么高,因为生活在银川平原的人们如今已有强烈的爱鸟意识,也都能与鸟类和谐共处了,不要说捕鸟,就是到鸟巢里掏鸟蛋的事也几乎没有了,何必还要对人类保持警惕呢?

  而生活在银川平原北端的鸟类可能就“开放”得多,胆子也大得多,那也许是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使然。

  前面提到的鸟巢,都是筑在树上的、也都是“高高在上”的。而在石嘴山市境内的星海湖、沙湖鸟岛附近,有些鸟不是把巢筑在树上,而是在地面上筑巢。我曾有幸走近它们的“家园”,看到那些鸟巢实在是太简陋了,甚至不能称其为“”:有的只是在地面的低洼处选个小坑,再放上几根草芥,就迫不及待地把蛋产在上面了。也许是条件不允许,也许是时间来不及,它们便因陋就简、随遇而安了。

  我们走进鸟类领地——星海湖畔的时间是在六七月间。我看见地面上布满了小巢,小巢里也布满了等待孵化的鸟蛋,少则一两枚,多则四五枚,有的地方鸟巢多得令人难以下脚。这些“准父母”们,正全心全意地照看它们即将出世的儿女,看见我们不打招呼就随意“”进来,它们以为我们要破坏它们的“家园”、掠走他们的儿女,便非常紧张地在空中盘旋,甚至不断向我们发出警告。我们只好“知趣”地撤离,它们这才安静下来。

  我曾探访过5A级景区沙湖的鸟岛。那里简直是鸟的天堂,在那里繁衍生息的鸟类,一般都把鸟巢筑在芦苇丛中、苇茬之上。那些原本独立的芦苇,经过鸟类“巧爪”“巧嘴”的修造,都变成了舒适的鸟巢,而构筑鸟巢的材料也基本都是就地取材,芦苇的茎、叶、花被精心收集、剪裁,絮到巢上,原本硬邦邦的枝条都变松变软了,整个鸟巢显得很妥帖、很温馨。

  银川平原上的这些鸟类,可以分为夏候鸟、冬候鸟、留鸟、旅鸟四大类,而在树上筑巢的,多是留鸟,其中麻雀、喜鹊、斑鸠较多,一年四季都随处可见。因为喜鹊的密度大,银川市还被命名为“喜鹊之乡”;而在湖泊湿地附近席地筑巢的,有些则是迁徙的候鸟,它们只是把银川平原当作歇脚休整、补充能量的中转站,在筑巢、换羽、生儿育女后便携家带口,远走高飞了。

  在银川平原,除了鸟类自己筑在树枝头、地面上和草丛中的鸟巢外,还有人类为他们搭建的鸟巢。而这样的人工鸟巢,在市区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都可以看到。有一年,我在参加了自治区林业部门在贺兰山苏峪口景区为迁徙鸟类搭建鸟巢活动之后,还欣然为此发出报道:《宁夏为迁徙鸟类搭建“离宫别墅”》,虽然写法有点夸张,但还能够让人接受。

  银川平原鸟巢增多,与环境的改善和人类的友善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银川平原的湖泊湿地面积不断扩大,多数湿地资源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也不断扩大。有资料显示,仅银川市的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库塘渠沟湿地就有5.31万公顷,其中仅近五年新增的湿地就有近1.5万亩。现在,银川市境内的自然湖泊有200多个,其中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就有20多个,银川市的鸣翠湖、阅海、鹤泉湖和石嘴山市的沙湖、星海湖、瀚泉海都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国家湿地公园鸣翠湖还从全国700多家湿地保护区中脱颖而出,获得“中国生态保护最佳湿地”称号,成为中国最美的六大湿地之一。现在,银川平原的湿地及其周边环境,都为鸟类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条件。

  当地人对鸟类的友好和关爱还不止于此。有时,人们对鸟类的冷暖和疾苦也称得上是“关怀备至”了。对那些“常住居民”,人们秋毫不犯;对那些“匆匆过客”,人们也同样关怀体贴。人们不仅为迁徙鸟类搭建鸟巢,而且在冬季大雪后为它们提供食物。自2008年有人发现有些鸟类在大雪覆盖饥饿而死的情况以来,自治区林业厅和银川市湿地办、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等单位就在冬季为鸟类投食了,其中仅2014至2015年在银川境内就设立了120多个投食点,投放谷、麦、玉米总计达14000多公斤。正是这些“救济粮”,帮助许多鸟类度过了“饥荒”。

  人类的善意,自然被对环境特别敏感、对生存条件也特别挑剔的鸟类感知到了,远道而来的“客人”也越来越多。在银川市,仅目前发现的水鸟就有240多种。几年前,“光临”银川的红嘴鸥只有几十只,现在居然有上千只了。继白尾海雕“驾临”银川之后,从前从没有到过宁夏的火烈鸟,也在去年11月“呼朋引伴”“兴致勃勃”地飞来了,一来就是5只。

  看来,银川平原鸟巢多,是有原因的,也不是偶然的,而各种鸟类选择在这里定居或做客,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
5年支出672亿元年均增长5.7% 中卫市“小财政”托起大民生
  近日,家住中卫市沙坡头区世纪花园小区的戚璐圆说,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