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最大限度重现“七十二连湖”景观

02.02.2018  03:35

  “半城湖光一城景”,用来形容银川星罗棋布的湖泊湿地再合适不过,在这座拥有128个百亩以上湖泊的城市中,你不仅可以在湖光水泽中或泛舟、或漫步、或畅游,也可以闲来听春雨、兴至赏冬雪,感受依水而居的都市田园生活。

  保护湿地,就是保护好城市永续发展的根本。近年来,银川市遵循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通过编制规划、颁布地方性法规、实施湖泊湿地保护和建设恢复工程,逐步建立完整的湿地保护体系,城市生态环境和宜居环境质量逐年提高,为我市坚持“绿色、高端、和谐、宜居”城市发展理念提供良好的水生态支撑。

   颁布法规 为生态保护划定红线

  “在湖泊湿地岸线外划定的保护区域内,除规划审批的水利、防洪、道路、桥梁、景观、园林绿化、运动休闲等设施外,禁止建设其他项目……”这是我市2014年出台的《关于加强鸣翠湖等31处湖泊湿地保护的决定》中的内容,该法规为鸣翠湖等31处湖泊湿地保护提供了法规政策保障。

  在已颁布的《银川市湖泊湿地保护办法》(2002年)、《关于加强黄河银川段两岸生态保护的决定》和《关于加强艾依河保护与利用的决定》(2013年)等法规中,生态红线被放在重要位置。例如对黄河银川段两岸湿地保护区域划定了500米区间的红线,对艾依河及其连通湖泊湿地保护区域划定了100米区间红线,对鸣翠湖等31处湖泊湿地根据面积大小,划定了50米至100米不等的区间红线。

  在划定保护区域的同时,我市先后编制《银川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规划(2005-2006)》专项规划、《银川市湿地保护规划(2007-2020)》长远规划及《银川市湿地保护与利用战略规划(2016-2025)》,确保生态用地成片联网、开敞开放、和相邻区域建设形态整体协调。

  随着严格的法规和方案出台,我市正逐步形成完整的生态保护体系,并以“城内湖泊湿地以治理保护为主,城边湖泊湿地以恢复保护为主,城市远郊湿地以自然保护为主”的原则,利用建设湿地、恢复地表植被,合理的调控生态补水等手段,维持了全市城市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目前,全市现有艾依河、排水沟道66条1000公里,100亩以上的湖泊128个,已建成4处国家级湿地公园(鸣翠湖、阅海、黄沙古渡、宝湖)、1处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鹤泉湖)、6处自治区级湿地公园、3处湿地保护小区、8处市级湿地公园。“如今湖泊湿地在银川的城市发展中,已发挥了巨大效益,生态环境逐年得到改善,城市品味也随之提升,以湿地资源利用为特征的绿色生态型产业正逐步兴起。”银川市湿地办副主任吕金虎介绍,依托黄河湿地,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特色生态旅游,年旅游收入达1亿元。

   投入34.5亿元 为生态保护注入“力量

  银川人爱水、亲水、惜水由来已久,从秦渠汉渠唐徕渠引黄灌溉到月湖夕照、连湖渔歌、东湖春涨,我们的祖先依水而居、得水而生、为水而歌。但20世纪50年代以来,受围湖造田及城市建设等影响,银川湖泊面积萎缩、湿地生态退化,银川的湖泊湿地面积从历史上的240万亩,锐减到1981年仅剩16.5万亩(《银川市水生态文明实施方案(2014~2016)》),不仅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也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改变从2003年开始。那一年总长158公里的艾依河开始兴建。这条人工河纵贯城市南北,沿途汇入5条沟道,连接永家湖、七子连湖、华雁湖、大盐湖、西湖、阅海、北塔湖7处湖泊湿地,接引6个拦洪库和2个滞洪区,集防洪、排水、生态、景观、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宛如一条绿色飘带,为银川人构建出宜居天堂。数据显示,艾依河共修复水系32公里,形成水面1700多公顷,如今已成为市区重要的湿地生态带。

  此后银川人从治水入手,开始恢复湿地生态。2009年以来,银川市围绕加大湖泊湿地保护与恢复力度,已累计投入湿地保护工程项目资金34.5亿元,开展扩湖增容、退田(塘)还湖、河湖连通、植被恢复、鸟类栖息地修复、湿地管理等项目建设,其中湖泊和水道清淤近200万立方米,种植和恢复湿地植被面积800多公顷,水系连通总长度51.4公里,新增湿地面积901.1公顷,基本形成纵横交错的水域网络,最大限度地恢复和重建了银川市“七十二连湖”的盛景。

  湿地的恢复与保护,改善了银川生态环境,对防风固沙,防洪抗旱、净化空气、降解污染、调节空气湿度、改善城市气候起到了良好作用。例如金凤区阅海湿地通过实施湖底清淤、退塘还湖等工程,蓄水量增加约100万立方米,地表水质净化达到三类水标准。

  “通过修复栖息地,禁捕、禁猎、禁牧等措施,目前阅海、鸣翠湖、宝湖等湿地鸟类种群数量比2009年增加了35%,有效丰富了鸟类资源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城市空气湿度也从2002年的从30%提高至目前的50%。”吕金虎说。

  记者 梁小雨 范晓儒

   数据链接:

  目前银川湿地可分为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湖泊、河流、沼泽泥潭等类型,人工湿地包括库塘、渠沟、水稻田、鱼池等类型。

  1、全市湖泊湿地面积达到5.31万公顷,其中100亩以上的湖泊共有128个,水域面积0.87万公顷;三区范围内有湖泊72个,水域面积0.46万公顷。

  2、银川目前有4处国家级湿地公园(鸣翠湖、阅海、黄沙古渡、宝湖)、1处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鹤泉湖)、6处自治区级湿地公园、3处湿地保护小区、8处市级湿地公园。

  3、2009年以来,累计投入湿地保护工程项目资金34.5亿元,湖泊和水道清淤近200万立方米,种植和恢复湿地植被面积800多公顷,水系连通总长度51.4公里,新增湿地面积901.1公顷。

  4、银川野生鸟类有239种,隶属18目54科,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黑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小鸨、大鸨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大天鹅等19种,自治区级保护鸟类有24种。据统计,目前阅海、鸣翠湖、宝湖等湿地鸟类种群数量比2009年增加了35%。

  5、银川湿地共有维管植物66科159属255种,包括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等。

  6、鱼类是银川湿地重要的水产资源,银川湿地鱼虾类现有5目14科31种。2017年养殖总面积达到21.65万亩,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8.5万吨,水产品人均占有量32公斤,居西北地区首位。

  7、三区(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人均湿地面积达到250平方米,为全国省会城市之首。三区总湿地面积19188.77公顷,其中河流湿地7874.67公顷、湖泊湿地3183.31公顷、沼泽湿地1905.28、人工湿地6225.51公顷,三区湿地率达到10.65%,三区湿地保护率达到78.5%。自2002年以来,三区空气湿度从30%提高到目前的50%。

  记者 范晓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