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十佳新型农民——乡村振兴的“领航员”

19.07.2018  23:14

  依托“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赵建文种优质水稻让6000多农户跟着致富;养牛大户马秀明,致富不忘乡里人,吸收帮扶兴泾镇养殖户101人;东北汉子高长城擅长养鱼,贺兰县200余户跟着他,一年多挣2万5;既是庄稼汉、也是村干部,汪洋打造百栋温棚,让大家有活可干、有钱可挣……

  这些人身份不一样,做事方法不一样,致富、帮扶方式不一样,身处位置也不一样,但他们安心扎根农村,在田野间找寻归属感,在乡土间追逐现代农业的梦想,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银川市十佳新型农民”。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为深入贯彻落实“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全市现代农业现代化建设,激励在“三农”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被群众广泛认可的优秀农民代表,2017年,银川市启动“十佳新型农民”评选活动,以提高农民素质和致富本领为中心,在全市农村范围内,掀起“比、学、赶、帮、超”热潮,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荣誉在身一年,责任在肩一载,2018年,这批能创新、敢创业、有技术的“十佳新型农民”,依旧怀揣着“三农”事业的执着信念,以“领航员”的身份,为农业结构调整、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探索新路子,为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机制闯出新天地,让农民这一职业变得有底气、有魅力,让农业这个产业变得有活力、有奔头,让农村这方热土变得有生机、更美丽。7月大地,万物葱茏、丰收在望,“十佳新型农民”依旧投身沃土间,引导着乡亲们,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带动着我市农业向更好方向前进。

  善帮扶 牛倌扶贫就是“

  田间地头,4座牛棚依湖而建,一声声牛叫声从内传出;基地内,成群的牛或吃草、或打盹。6月27日,在西夏区三鑫绿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内,经理马秀明正在搭理牛棚。从2012年至今,在他的精心打理下,这个合作社已有存栏肉牛450头,年出栏肉牛164头,收入达139.4万元。

  这几年,马秀明不仅一个人养牛,还带动村民共同养牛,通过输出养殖技术,让村上的年轻人“弃城返乡”,以增收致富的实效,为他们打通致富路。“马哥,我家的草料晒好了,你啥时候来收?”今年28岁的兰建忠是村上年轻一代养牛的佼佼者,2年前,回村过年的他遇到了马秀明,一番打听和受教后,兰建忠决定放弃打工,回家养牛。“养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场地、资金和技术都有较高的要求。”兰建忠说,自己从一无所知到如今靠养牛年入40万,这些成绩离不开马秀明的帮助。

  “合作社已吸收帮扶101名养殖户,因为我有销售渠道,平均每年能帮助大家卖出200头牛。”马秀明说,一人富不是富,过去的5年时间,他每年都会组织社员开展养殖技术专项培训3期以上,已经有近200人跟他学会了养牛,每户均收入8.7万元。而且合作社长期雇佣10人,季节性临时用工120余人次,“仅雇工这一项,一年就要付30万元的工资。”马秀明说。

  除传授养牛技术外,马秀明每年会定项收购镇上的玉米秸秆和饲草600亩以上,为种植户增加收益2700元。谈到合作社的发展,马秀明的脸上写满了憧憬,他打算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以肉牛产业吸收更多人加入养殖队伍中,增加收入、共同致富。

  敢创新 村干部搭起“致富棚

  那边,马秀明用一头头肉牛,吸引年轻人回到村上当起“新农”;这边,园子村副主任汪洋建起大棚,让“老农”忙了起来、富了起来。

  今年40岁的汪洋是金凤区良田镇园子村的能人,他打过零工、做过劳务经纪人、搞过合作社,是乡亲们羡慕的人。原本过着稳定日子的他,在2017年被选为园子村副主任后改变了。

  “村民选我当干部,就是想让我带他们致富。现在农业政策这么好,用好了、干好了,一定会成功。”走进园子村种植科技园内,一栋栋大棚整齐排列,棚内,汪洋正和村民们一起为下一波甜瓜种植平整土地。“村子原本是个空壳村,大家会种地,但没活干。去年,我们就联合各级部门建起33栋网状甜瓜棚、3栋西红柿棚和45栋吊瓜棚。”汪洋说,合作社现有社员136人,带动周边农户336户,去年销售西瓜3500吨,收入达320万元。

  这两年,多肉植物热度不减,结合市场因素,今年,汪洋拿出10座大棚,联合企业做起多肉产业,而这也给那些无力种地的村里人带来了机遇。马赛英是园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就她一个劳动力,种体力活着实做不动。“我在大棚里学了2个月,移苗、栽花、培土等技术我都会了,每月工资2000元。”马赛英说,养花比种地轻得多、挣得多,她想好好攒钱,来年承包大棚,“听说一年能挣4万块,这样销号就有希望了!”像马赛英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园子村有35户,其中18户已选择到附近的养牛场务工,“剩余的都在大棚里,要么自己承包种瓜,要么务工学习。”汪洋说,要想脱贫,首先要激发个人的内在动力,新产业既挣钱又有吸引力,足够引起村民的兴趣,以便投身其中。

  重培养 新型农民有可为

  “新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主体,农民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我市农村的建设和经济水平。”银川市农牧局负责人说,“十佳新型农民”的评选,既树典型,又明方向。要提高全市农业科技含量、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多元化的农业培训,以此培养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农民,才能助力我市乡村振兴落在实处。

  据了解,为培育出更多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把务农作为终身职业的新型职业农民,2017年,银川市农牧局出台《银川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在全市范围内认定了11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培训新型农民2285人,新型职业农民1410人(其中: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1365人,精准脱贫带头人45人),涉及优质粮食、设施蔬菜、长红枣种植、畜牧养殖、水产养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等6个专业类型,农民素养与现代生活、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电子商务以及休闲农业等方面的综合课程及专业课程也同时开设。

  下一步,银川市将继续依托“十佳新型农民”评选工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扎实推进“1+2+4”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激励扎根农村基层、在“三农”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农民,以进一步树立重视农业、尊重农民的良好导向,营造重农富民的良好社会氛围,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农村创业兴业,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注入新活力,为实现“三农”中国梦增添正能量。

( 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 系统管理员)
银川:配好致富带头人 激发农村基层党建活力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农业
“90后”兰建忠的创业路
  今年28岁的兰建忠是银川市西夏区兴泾镇西干村的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