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医改惠民中谋多赢
银川市自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联系试点城市以来,以“改、破、立、控、保”为核心,将市属6家公立医院全部纳入改革试点,先后出台了《银川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20余份文件,不断平衡政府与市场、医生与患者、改革与投入等多方利益,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取消药品加成斩断医院利益链条。 2015年,银川市取消15%的药品加成,以最大限度减轻患者就医负担。经过反复调研、测算、论证和3个月的试运行,市政府出台《取消药品加成政策补偿方案》,全面取消了市属6家公立医院的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对医院减少的合理收入,建立起了60%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30%由政府补助,10%通过医院加强成本控制管理、节约运行成本等三方共担的补偿机制。同时,率先在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推行“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2015年“先诊疗后付费”工作已扩大至所有县级医疗机构,截至目前,已服务患者11.8万人次。
加大财政投入推行医保付费方式改革。 2014年起,银川市逐步建立市属医院离退休人员经费由市级财政全额保障,新建医院基本建设、大型医疗设备经费主要由政府保障、以往基建及设备贷款由政府偿还的公立医院投入新机制,以及重点专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引进的投入机制。2015年1月至今,市级财政投入公立医院基本建设费用8262万元,大型设备购置费用1300万元,重点学科发展80万元,离退休人员费用6860.2万元。今年,银川市制定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方案,将财政补助与对医院的绩效考核挂钩,在原有的18项考核指标体系基础上,扩展为办院方向、业务管理、资产运营、质量控制等六大类38项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了职工和患者满意度的第三方评价机制,促进医院主动加强内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提升医疗质量,逐步规范医院的运营行为,回归公益性。出台《银川市医疗保险按病种分值结算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管理办法》,并于2015年1月在全市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全面推行了总额控制下按病种分值结算付费方式改革。运行至今成效初显,促使医院控制成本,加强管理,合理用药、合理治疗,主动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了群众个人费用负担,推动了分级诊疗格局的形成,确保了医保基金不穿底。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拓展基层卫生服务内涵。 今年以来,银川市不断加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力度,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创新运行机制、开展特色服务等措施,有力保障了基层卫生机构体系完整,人才队伍稳定。同时,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率,2015年银川市在院管院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建立专家下社区工作日并形成常态;探索建立凤城名医工作室和慢性病特色管理团队,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银川市建立凤城名医工作室,定期安排30名首届“凤城名医”开展义诊吸引群众就医,并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传、帮、带。2015年底,银川市还将建成60所“健康小屋”,配备13种设备,为辖区居民免费提供血糖、骨密度、人体成分等18项体检服务,截至目前,已完成居民健康体检14万人次。
医疗服务向市场开放国际化开放程度加快。 除推出医师多点职业、降低民营医院办医门槛外,2015年,银川市积极发展社会资本办医,重点引进三大企业投资健康产业,投资均在20亿元以上,建成后将成为一个集养老、健康养生、医疗和康复为一体的综合产业机构。同时,积极建设以患者为中心的信息平台建设,今后,患者可通过终端查到银川所有医疗资源信息,方便患者就医就诊。此外,继银川卡瓦心脏中心与韩国专家合作后,2015年银川市重点引进欧洲的外科心脏团队,长驻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银川市口腔医院与美国罗切斯特大学伊斯曼牙科学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备忘录,计划选送多名重点建设学科的带头人赴美学习,引进国际先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