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
公正执法取信于民
——《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
1月20日,在银川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陆维东向大会作了《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15年,全市两级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65875件,审结54168件,审理案件数占全区法院审理案件总数的41%以上。其中,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7270件,审结5624件,结案率97.94%。
院庭长审理案件占全部案件20.9%
改革工作机制,实现权责统一。修订审判委员会工作规则,建立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简化审批流程,落实“由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全市两级法院院庭长审理案件占全部案件的20.9%;实施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在中院落实一审案件由陪审员参与审理,优化审判资源配置,提升司法民主。
裁判文书上网率达95%以上
加大司法公开,推行阳光司法。落实裁判文书上网制度,全市两级法院裁判文书上网率达95%以上;在银川法院网站发布开庭公告等信息,开通法院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实行庭审网上直播录播,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见证执行、拍卖,公开摇号选取中介机构,以公开促公信;及时向社会发布重大案件的审判动态,全年召开职务犯罪、酒驾等审判情况新闻发布会6次。
率先开展“淘宝网司法拍卖”平台
处置涉诉资产
提升信息化应用,助力法院科学发展。树立“互联网+”思维,推进信息化建设转型升级,全市两级法院已建成集庭审、网上办公办案、远程提讯接访为一体的信息网络应用体系,对审判流程节点进行实时监控,提升审判流程的规范化管理;在全区法院率先开展“淘宝网司法拍卖”平台处置涉诉资产;创新开展引进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展“拍抵贷”业务;加大数字化法庭建设力度,实现同步录音录像,庭审记录光盘刻录,随案移送存档。
刑事案件审限期内结案率98.49%
门联系协调,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为49.78%。依法受理国家赔偿案31件,审结31件,做出赔偿决定1件。
受理执行案件的执结标的额55亿元
全市法院受理一审刑事案件2696件3669人,审结2453件3206人,审限期内结案率为98.49%。中院受理一、二审刑事案件452件,审结391件。严惩暴力犯罪及侵害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犯罪,依法审理了吉新奎等20人、荣国民等19人涉黑案,宁夏隆湖房地产公司董事长徐毅诈骗案及多起传销案件。坚持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举,依法从宽处罚轻微刑事犯罪,判处缓刑、免于刑事处罚等非监禁刑1162人,依法判处无罪3人;坚持公正与效率并重,适用“轻刑快办”程序审结683件702人;推行量刑规范化,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确保罪刑相称、罚当其罪。
一审民商事案件37909件
加大执行力度,提升司法权威。全市两级法院受理执行案件19705件,执结14717件,执结率为74.69%,执结标的额55亿元。中院受理执行案件1087件,执结368件,执结率为33.85%,部分执结173件,执结标的额9.7亿元。加大对失信人惩戒力度,全市两级法院将1008家单位、4979名个人列入失信人名单库;与公安、检察机关建立打击拒执犯罪工作机制,全市两级法院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拒不履行生效裁判案件24件28人。推行阳光执行,将执行流程、执行措施、执行效果同步向当事人公开,对380件执行异议复议案件公开听证。
化解信访案件200余件
坚持调判结合化解民商事纠纷,平等保护市场主体,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市两级法院受理一审民商事案件37909件,同比上升41.95%,审结31981件,审限内结案率99.32%。中院受理一、二审民商事案件3850件,同比上升28.85%,审结3068件,审限内结案率97.82%。秉持“案结事了人和”理念,积极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通过“五调一和解”等相关工作机制,全市两级法院调撤率达54.91%。
受理国家赔偿案31件
加强审判监督和申诉信访工作,畅通当事人诉求渠道。通过再审依法纠正错误裁判,确保司法公正。全市两级法院受理申诉和申请再审案件233件,启动再审程序140件,审结122件,其中改判70件,发回8件,维持19件,驳回2件,撤诉7件,移送等其他方式结案16件。坚持多渠道源头化解涉诉信访矛盾,将涉法涉诉信访依法导入诉讼程序,化解信访案件200余件,接待来访群众9311人次。
发放司法救助金132.4万元
规范和助力依法行政,维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全市两级法院受理一审行政案件695件,审结618件,审限内结案率95.79%。中院受理一、二审行政案件476件,审结406件,审限内结案率98.03%。积极探索诉前调解、和解解决行政争议,加强与行政执法部坚持司法为民,创新服务机制。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全市两级法院依法缓减免困难群众诉讼费用390.1万元,发放司法救助金132.4万元。(记者 姬恒飞)
来源: 银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