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红!银川市一季度GDP增8.3%

26.04.2017  21:41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2.85亿元,增长8.3%,高于全年目标0.3个百分点;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28.1亿元,增长10%,三年来首次呈两位数增长,高于全年目标1.5个百分点;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02亿元,增长9.2%,三年来首次“破8增9”,高于全年目标1.2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主动作为,精准施策,大干实干,一季度季主要经济指标呈现稳中向好态势,经济指标好于预期,实现了首季“开门红”。

  首季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2.85亿元

  ——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2.85亿元,增长8.3%,高于全年目标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99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4.70亿元,同比增长8.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9.16亿元,同比增长8.0%。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7:55.5:41.8。

  ——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28.1亿元,增长10%,三年以来首次呈两位数增长,高于全年目标1.5个百分点。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5.64亿元,增长14.2%(不含宁东增长15.1%),高于全年目标4.2个百分点。

  ——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7.38亿元,增长28.9%,高于全年目标21.4个百分点。

  ——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02亿元,增长9.2%,三年来首次“破8增9”,高于全年目标1.2个百分点。

  ——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8037元和3925元,分别增长7.1%和7.6%。

  ——完成进出口总额63.69亿元,增长2.7倍,其中出口额47.54亿元,增长2.8倍。

  ——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5%,低于年度控制目标1.5个百分点。

   “四新”经济加快发展,创新动能不断聚集

  实现首季“开门红”,其背后有哪些新变化?重要推动力的结构是什么?据统计分析,银川市近年来大力实施“反梯度”发展战略,从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制度设计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四新”经济发展迅猛,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动能不断聚集。一季度,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达到46.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39.16亿元,增长8.0%。

  ——现代纺织业,完成产值37亿元,增长16%,全国首个国家智慧纺织基地落户银川。

  ——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制造产业,比亚迪、云威新能源项目落户永宁,预计年内新增产值36亿元。隆基硅公司投资50亿元5GW电池项目投产后,在银项目年产值可突破80亿元;天通、佳晶等一批新能源新材料项目陆续达产达效。共享装备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

  ——智慧城市产业,总投资100亿元的智慧产业园项目进展顺利,拉动投资37亿元。上海斐讯科技公司迁入银川,新增产值可达50亿元以上。以智慧城市和大数据中心为聚合平台,以“运满满”为代表的互联网物流、以“好大夫”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产业加速聚集。

  ——电商产业,电子商务企业达到1000家,一季度实现网络零售交易额33.5亿元,增长23.4%。iBi育成中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5亿元;TMT育成中心汇聚生产性服务企业122家。

  ——全域旅游,投资30亿元的长城神秘西夏文创园、投资31亿元的天山·海世界项目将于自治区60大庆前建成运营。一季度接待游客183.72万人次,增长82.4%,旅游收入15.1亿元,增长112.7%。

  ——通用航空产业,月牙湖机场获批,银川市被国家发改委列为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城市。生命健康产业,国内最大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投入运行,国际医疗城项目今年9月投入使用,投资超百亿元的“丝绸之路”生命谷项目全面展开。

  工业经济“站位”靠前,企业效益增盈显著

  今年以来,全市工业延续了上年工业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持续显现等向好趋势,工业生产较快发展,向好趋势持续增强。从横向看,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居西北五省会首府城市首位,居全国26个省会首府城市第二,开局增速处于领跑方阵。从纵向看,工业经济较上年同期“跑得快”。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28.10亿元,同比增长10%。

  企业效益也明显好转,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85亿元,与上年同期利润6520万元相比,增盈显著。

(银川农牧局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