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工业加快转型破局谋变

13.01.2016  16:21
 

  银川工业加快转型破局谋变

  

  银川iBi育成中心鸟瞰图。资料图片

  “5万平方米的厂房,160个人,一个月能产1500吨纱线。”银川综保区宁夏如意生态纺织有限公司的车间里,23岁的纺织工人何田平指着气流纺纱车,悠闲地当起了解说员。

  何田平管着三条生产线,一边推着纺纱车,一边同记者聊天,丝毫不影响上工。他身后高机械化的纺纱机,如同“蝴蝶效应”中挥动着的翅膀,成为了银川开启轻重工业比例调整巨变中的一股代表力量。

  另一边,银川iBi育成中心产业聚集效应日益凸显。“今年园区新增的大数据、物联网、电子商务、智能机器人、能源互联网等新兴业态企业有210家,累计达到520家了。”银川iBi育成中心综合部部长赵华向记者介绍着新业态为银川工业带来的由重向轻型、新型的转变。截至2015年底,银川iBi育成中心入园企业总数达到530家;从业人员总数达到7000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0亿元;实现网络交易额5000亿元;企业利润总额达到4亿元。

  变化,源于银川市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彻底革新。

  “十二五”期间,银川工业深入实施工业振兴工程,抢抓“两区”建设、“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历史机遇,围绕工业园区建设、产业空间布局、重点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扶持、技术创新推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着力点,工业经济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契机,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效益送去了源源不绝的活水。

  突破短板力争上游

  银川工业经济轻重比例不协调、优势特色产业竞争力不强等因素,曾制约着工业由重向轻的突围。以灵武市为重要聚集区的羊绒产业,在羊绒制品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上,与内蒙古鄂尔多斯等相比,稍显逊色;贺兰山东麓酿造的葡萄酒,品质不逊于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出口量却并不理想……

  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综合处办公室负责人葸小明告诉记者,在对本地优势特色产业的深入走访中,亲身感受到本土特色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却因产业链短、延伸不足等问题,失色于国际市场。

  如何扭转这一局面?(记者 陈玲 王伟)

 

  来源: 银川日报

银川经开区转型升级促高质量发展
    抢抓“朝阳项目” 形成“二期现象” 新华网
银川让土地成为农民手中“活资产”
    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 积极推新华网
银川市总工会启动“冬送温暖”活动
    为正在严寒气温下作业的职工送上慰问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