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双管齐下”破解秸秆处置难题

09.12.2017  14:30

  今年夏收以来,永宁县宁夏紫荊花纸业有限公司以每吨550元的价格,面向全市收购了8万吨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秸秆。12月8日上午,记者在该公司看到,收购的秸秆被成堆摆放在厂房外等待初次粉碎,然后进入生产车间,再经过湿法备料、生物酶预处理、连续蒸煮等工艺后,变成制造本色纸的浆水。

  从成堆的秸秆,变成一卷卷日常生活所需的卫生纸,只需一天时间,但这不仅仅是秸秆物体形态上的变化,而是银川市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思路上的巨大改变。今年以来,为打赢银川市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攻坚战,银川市农牧局“双管齐下”,不仅加大秸秆禁烧问责力度,还鼓励并扶持企业综合利用秸秆,从源头上遏制秸秆焚烧问题。

   拓宽秸秆综合利用新思路

  一年前,永宁县望洪镇增岗村的村民孙玉福,常常看着自家十几亩地里的秸秆发愁,“不知道咋处理,政府又不让烧。

  和他一样犯愁的还有永宁县康润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彪,2015年黄彪因焚烧秸秆被环保部门罚款8000元,“我承包了1000亩土地,所以秸秆比较多,但又不让烧,后来县上农机部门的人就建议我用秸秆制造有机肥。”据黄彪介绍,2015年9月,在农机部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引进了一台小型机器,开始试制有机肥,并用于自家土地的作物种植,他说:“西红柿亩产量从以前的9000公斤,增加到了1.1万公斤。

  作物产量的增加也提振了黄彪的信心,同时为帮助周边村民解决秸秆处理问题,黄彪今年再次引进一台机器,将回收的秸秆制成有机肥,他表示:“现在这台机器每天能生产160吨有机肥,以前那台小机器每天就10吨,所以现在秸秆需求量大,基本能覆盖整个永宁县的秸秆了。

  和黄彪一样为秸秆综合利用而努力的农业企业、合作社,在我市还有34家,例如灵武市成立了草编协会,用稻草编制温棚帘、机砖帘、草绳、草枕、草袋,目前灵武市草编组织已达20家,年利用水稻秸秆3万吨;永宁县闽宁镇宁夏壹泰牧业有限公司建设了年生产能力10万吨的生态有机肥厂,年消纳1.5万亩农田秸秆,制造有机肥1.5万吨;贺兰县光杰果蔬专业合作社,从韩国引进秸秆生物有机堆肥生产技术,年产有机堆肥4000吨。

  据悉,从2016年开始,我市多措并举,加快建设秸秆收储利用体系,着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引导企业、合作社、种植户等,通过深翻还田、造纸、生产有机肥等方式,将秸秆实现综合利用。据统计,2017年全市秸秆总量约为70万吨,其中56万吨实现综合利用,利用率达80%。

   多措并举开展禁烧工作

  家住金凤区丰登镇永丰村的代金花,家里的70亩地大部分种植水稻,每年都会产生不少的秸秆,十几年前,代金花家和村民们都喜欢利用秸秆烧炕取暖,但如今随着秸秆替代品的增多,农村使用秸秆生火的情况变少了,加之土地流转后土地规模化发展,秸秆数量极速增加,如何合理处置秸秆成了村民头疼的问题。

  和代金花家一样,许多农户因无法合理处理秸秆而采取焚烧的方式,处理自家田里数量不多的秸秆。今年11月以来,市农牧局对全市各县(市)区秸秆焚烧工作进行夜间暗访,发现全市有秸秆焚烧火点9个,其中贺兰县着火点3处,永宁县着火点2处,灵武市着火点2处,西夏区着火点2处。

  作为大气污染治理的一项内容,禁止秸秆焚烧是市农牧局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市农牧部门先后制定了《银川市农牧局农业环境治理实施方案》《银川市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以奖代补实施方案》,安排以奖代补资金300万元,制定相应的考核细则,以乡镇为基础单位,对于开展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表现较好的乡镇(街道办)进行奖补。

  除加大巡查、督查力度,实行严厉的问责制度外,银川市要求辖区内的村镇在显要位置张贴禁烧工作宣传方案和禁烧通告,并安排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利用流动宣传车、电子屏幕进行主题宣讲,同时建立网格化管理责任制和24小时值班制度,实行属地管理原则,严格落实秸秆禁烧单位联村、干部联户和村包组、组包户、各田块落实责任人的层层包联责任制度,全面夯实“网格化”监管责任。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秸秆综合利用的扶持力度,力争将全市农村土地上废弃的秸秆、杂草等无偿回收,制作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有机肥产品,实现秸秆的饲料化、原料化和肥料化,护卫银川蓝天。”银川市农牧局副局长王剑波说道。

  记者  梁小雨

银川市8天清扫4300多栋建筑物
  银川新闻网讯(记者 李阳阳)为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银川新闻网
全市开展清尘行动 8天清扫4300栋建筑
  银川新闻网讯(记者 李阳阳)为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银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