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创业之城圆梦来

25.11.2016  12:02
 

  正在建设中的银川创业大学。

  【核心提示】

  过去5年,我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大众创业成效显现,就业保持稳定。全市创业创新环境进一步提升,吸引了一大批外来人员在银川就业创业,彰显了创业银川的鲜活生机、旺盛活力,体现了包容协作、开放发展的城市魅力。

  创业就业环境不断提升,使银川成为广大就业、创业者圆梦的热土。

  “银川的碧水、蓝天、舒朗大气,颠覆了我对西北城市的印象。让我切身体会到古老黄河文明和年轻的创新精神在这里交汇和碰撞。经过几天考察,我的想法彻底改变了,不只希望项目落地银川,更要在这座美丽的城市生根发芽。”在一个月前举办的首届“大学生创意创新在银川”大赛上,非在校(在读)大学生组的《掌上健康自检仪》项目负责人刘彬阳这样评价银川这块创业乐土。

  早在2008年,我市就在全区率先启动了全民创业行动;2012年银川成功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2015年我市积极响应国务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掀起了新一轮创业创新的热潮。银川市创业就业环境不断提升,成为了广大就业、创业者实现梦想的热土。

  铺就梦想之路为创业者插上翅膀

  就在许多大学生还在为就业发愁时,刚大学毕业一年的张末就已经当上了小老板,在银川梦工场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他的事业如火如荼。张末告诉记者:“免费的办公场所、独立的办公区域,共享洽谈室、会议室,还有创业导师提供咨询服务,这为创业提供了梦想温床。

  据了解,今年以来,我市陆续出台了《银川市大学生创业扬帆计划》和支持青年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的多项政策,明确了降低创业门槛、建立专项资金、担保贷款贴息、发放创业补助、免费创业培训、配备一对一创业导师等多个方面绿色通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这些政策充分激发了青年大学生创业热情,树立了一批诸如创办“杞里香”品牌的欧阳国乾、专注中老年滩羊皮服饰的张亮以及淘宝年销售枸杞百万元的马有利等一大批青年大学生创业典型。

  张末所在的银川梦工场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仅仅是我市为创业者搭建的众多平台之一,西部拾柴众创空间、宁夏互联国际酒庄、银川iBi育成中心、宁夏电商谷等一个个或民间或官方的平台,为银川的创业者插上梦想的翅膀。宁夏结婚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孵化示范园负责人卞舫说道:“去年,我们被正式命名为‘银川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现在已经集聚经营户和创业者38家,创业者们不仅能从中分得‘蛋糕’,还能享受专业培训、减免房租等支持。”卞航说。

  在“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主旋律,引领着不可阻挡的时代浪潮。早在2013年,银川借助成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的机遇,为满足互联网时代创业者的培训需求,先后引进了淘宝大学、阿里巴巴等5家国内一线电商培训体系,推行电商创业培训项目化,并由市财政给予专项补贴,使不同创业者的培训需求与相应的培训体系匹配,有效地缩短了从培训、开店到营业的时间,提高了网店成活率,巩固了培训成果。

  此外,银川还整合各类信息化服务资源,相继建成面向所有创业者免费使用的云计算平台、小微企业“服务超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等信息化服务平台,为创业企业提供项目路演、线上政策解读、成果转化、创业辅导等产、学、研一站式线上服务。市政府连续七年共命名认定市级创业孵化基地45个、众创空间4个,其中培育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个,自治区级11个,累计落实补贴资金5000多万元。通过孵化平台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项目评审、创业场地、创业贷款、事务代理、经营诊断、品牌推广、信息对接等“一站式”创业服务。据悉,目前银川已累计培养青年创业老板1.02万个,培育青年创业企业4850家,创造新岗位5.43万个。

  让群众安居乐业谱写幸福之歌

  如果说创业反映着一座城市经济的活跃度,那么就业直接反映着一座城市的“幸福指数”。对于许多人而言,幸福就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家住兴庆区月牙湖乡的移民高生玉就期盼着这样的生活。

  从固原移民到月牙湖乡后,高生玉作出决定,不再外出打工。得知消息后,一直跟他外出打工的同伴很是意外,搬到这么远的地方,既没有土地也没有手艺,全家老小吃什么?高生玉说,在家门口的企业上班,不仅可以照顾家里,挣钱也不比外面打工少。一晃四年时间过去了,如今高生玉不仅成为了中银绒业月牙湖针织厂的一名中层管理者,家里还买了小轿车。丰厚的工资待遇、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企业人性化的管理,让无数个像高生玉这样的移民群众在家门口当起了产业工人,这些仅仅是银川市着力优化就业环境的一个缩影。

  作为自治区首府,银川市一方面拥有规模庞大的外来人口和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巨大,另一方面也面临众多发展机遇,经济水平正处于快速提升时期。因此,破解百姓“求职难”和企业“用工荒”显得尤为迫切。为此,银川市相关职能部门做起了“保姆”,也当好了“月老”,通过“订单式”培训既为企业解决了招工难的问题,又为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机会。

  要想让留下来的人真正“留得住”,其根本在于要优化用工环境,增强吸引力。银川市相关职能部门和用工企业共同努力,做出卓有成效的努力,从打造就业服务平台入手,全力挽留外出务工者“走出去”的脚步。围绕市委、市政府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工作,我市积极与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生态移民区入驻产业对接,一次次对企业和求职者实施“零距离”服务。

  铸就区域“引力圈”“创客之都”渐行渐近

  如今的银川,活力迸发、激情创业、开放协作的城市创业品格和尊重创业、褒奖创业、崇尚创新的创业文化已蔚然成风。通过创业文化的辐射和延伸,吸引了一大批外来人员在银川安家创业,彰显了创业银川的鲜活生机、旺盛活力,体现了包容协作、开放发展的城市魅力。

  宁夏云智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虎是返乡创业青年。十几年前,陈虎到深圳创业,做电子半成品,但没有自己的品牌。今年3月,他回到贺兰科创中心创业,目前,已将自主研发的产品打造出两大品牌云智杰和路智杰。云智杰通过物联网技术,远程控制家用电器等,实现智能家居,已拥有15款产品。路智杰产品能够远程控制汽车,通过手机一键启动汽车,并做到夏天预制冷,冬天预制热。“我们公司的产品都是自主研发的,现在我们有14名员工,80%都是技术研发人员。”陈虎介绍说。

  与生在宁夏的陈虎不同,来自苏州的张堃则希望在银川这片乐土上“生根发芽”、发展壮大。在不久前举办的首届“大学生创意创新在银川”大赛上,张堃带来了他的参赛的项目《烃类生产及废固资源化利用的分子筛材料开展及应用》,该项目利用废旧塑料、油泥渣等废弃物高效转化为气相及液相燃料,让白色污染变废为宝。考虑到宁夏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煤制油项目,他希望自己的项目在银川扎根发芽。首届“大学生创意创新在银川”活动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全国28个省区市近2600个报名项目,覆盖了电子游戏、通用航空、现代金融、现代农业、新材料、新能源、虚拟现实、益民服务、智慧城市、智能制造以及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10余个行业和领域。

  不仅如此,宜居的环境,优惠的政策,让银川正在成为西北地区人才的聚集地,吸引周边城市乃至全国人才在银川“落地生根”。在10月举行的“第四届跨区域(秋季)高校毕业生巡回招聘——银川站”活动中,来自广东、江苏、天津等21个省市的81家人才服务机构、7家高校及310家企事业单位参会,提供岗位信息5000余个。(记者 王一平/文 苏勇/图)

  

银川经开区转型升级促高质量发展
    抢抓“朝阳项目” 形成“二期现象” 新华网
银川让土地成为农民手中“活资产”
    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 积极推新华网
银川市总工会启动“冬送温暖”活动
    为正在严寒气温下作业的职工送上慰问品,新华网
银川6家银行网点受理住房公积金业务
    从“入厅”办理变“出厅”办理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