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内外兼修”打出产业扶贫组合拳

08.07.2017  07:00
 

  “建设智能化可移动日光温棚后,不但温度、施肥实现智能化控制,而且西红柿、辣椒的生长周期也提前了近1个月,在市场上抢得了先机。”近日,在智能化温棚进行数据统计的永宁县闽宁镇福宁村村委会主任王海成说,智能化的温度调节、浇水和施肥,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

  闽宁镇福宁村将陆续建设300栋智能化日光温棚,这种温棚不但气密性、保温效果好,而且可拆除移动、重复使用。“以一栋棚平均纯收入6万元来计算,300栋棚的总收益可达1800万元。”王海成说。

  今年,银川市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于支持移民安置区农业供给侧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特色种养业发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脱贫致富增收产业等项目。目前,该市扶贫产业项目、与扶贫直接有关的项目超过60个,计划投资总额超过20亿元,现已开工项目超过40个,在全市移民安置区实现了全覆盖。

  由宁夏青禾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原隆村打造的集红树莓种植、冷链加工、营销配送、产品研发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三产高度融合的现代农业扶贫产业园内,一派忙碌景象。“占地2700亩的闽宁镇青禾树莓生态产业园,采摘期间的用工量将达到5万人次。”该公司一位负责人称,公司和原隆村村委会、闽宁镇劳务派遣公司签订了三方协议,要求采摘期间80%的用工必须来自原隆村,而30%的用工必须是具有劳动能力的残疾村民。

  该公司2004年在月牙湖生态移民安置区推广种植的2500亩红树莓,不但长势良好,还为移民们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移民可在基地参加除草、管护、采摘等工作,每年可获得几千至数万元不等的收入。目前,该公司红树莓种植已辐射我区4市9个县区,共面积11000亩。

  数据显示,一季度末,银川市移民安置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53.2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记者 李峰)

银川经开区转型升级促高质量发展
    抢抓“朝阳项目” 形成“二期现象” 新华网
银川让土地成为农民手中“活资产”
    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 积极推新华网
银川市总工会启动“冬送温暖”活动
    为正在严寒气温下作业的职工送上慰问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