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修订《西夏陵保护条例》

27.04.2016  16:10
 

  4月26日,银川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听取《银川市西夏陵保护条例(修订草案)》的说明并解读。记者了解到,《条例(修订草案)》在保护范围、增补文化遗产、游客接待规模等方面,都增加了新的内容,将使西夏陵文物、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真正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

  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陵位于贺兰山东麓,是历史上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园。1988年,西夏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二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7年,西夏陵管理处成立。

  作为银川市第一部针对保护历史文化遗迹所立的地方性法规,2003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银川市西夏陵保护条例》,不仅有利于西夏陵文物、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也对杜绝陵区文物的人为破坏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西夏陵因多年来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成效显著,于2012年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并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同时启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然而,自原《条例》颁布实施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已先后4次修订,对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条例》中部分内容已不再适用。特别是根据申遗工作的要求以及新形势下西夏陵保护工作的需要,西夏陵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对规划建设内容有了新的要求,现新编制的西夏陵保护规划中拟对上述内容进行调整。原《条例》中关于规划建设方面的规定已与现在的保护区域规划建设要求不相符,原《条例》中对如何加强西夏陵历史文化遗产的展示与利用也无涉及。为使《条例》更有效地发挥促进西夏陵的保护、管理和利用的作用,让西夏陵历史文化遗产在促进宁夏旅游业的发展和“一带一路”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修订原《条例》十分必要并被纳入今年银川市的立法计划中。

  新的《条例(修订草案)》将健全和完善西夏陵各项管理办法、保护范围,将成为保护文物资源以及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有力保障,使西夏陵文物、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真正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将旧条例中的“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统一为“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并明确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的保护、管理和利用的功能划分。同时,新的《条例(修订草案)》还增添了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利用和遗址保护中环境容量及游客接待规模等相关内容。尤其是西夏陵遗址的诠释设施,应当符合《西夏陵保护管理规划》的要求,并与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和文化属性相协调。新的《条例(修订草案)》对西夏陵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的禁止性行为和规范性行为也分别进行了明确。(记者 张晓博)

 

  来源: 银川日报

银川经开区转型升级促高质量发展
    抢抓“朝阳项目” 形成“二期现象” 新华网
银川让土地成为农民手中“活资产”
    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 积极推新华网
银川市总工会启动“冬送温暖”活动
    为正在严寒气温下作业的职工送上慰问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