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以创新驱动引智聚才

29.12.2014  13:57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人才是兴业之本,强市之要。尤其是在新常态下,实现由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化,人才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素有凤凰城美誉的银川市围绕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抢抓“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机遇,先行先试,大胆实践,以创新驱动打造人才高地,形成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全面开放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实现了从“筑巢引凤”到“集凤筑巢”的蜕变。

    截至目前,银川“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共引进培养人才达到3.1万人,集聚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2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技术创新中心9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宁夏)示范基地1家,为各类优秀人才创新创业打造了良好平台。

    创新政策打造人才高地

    “银川改变以往财政资金主要用于机关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传统做法,将引进创新创业人才作为资助重点,引导和推动高层次人才向产业和生产一线聚集。”市人才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人才工作中首先是创新了一系列政策,为引进人才、柔性引才、培养本土人才创造了良好政策环境,形成合力打造人才高地。

    实际上,早在2011年底,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银川“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提出在银川市建设“人才特区”(2014年更名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紧接着,银川就出台了《银川市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突破性政策。而且,专门设立了科技人才专项资金,每年投入5000万元,用于人才引进和科技成果转化。对带项目技术来银川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给予50万元~500万元经费补助;对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的全国一流创新团队,最高可给予1000万元经费补助。

    “这些政策中涉及创新突破性的政策措施有40余项,可以说为引进的人才考虑到了一揽子的事情。”市人才部门工作人员杨振苗告诉记者,除对用人单位、高层次人才给予引才补助、工作补贴等外,还为各类人才提供住房、医疗等15项个性化服务,通过“人才特区”建设破解因人才缺乏而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为银川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银川市卡瓦心脏中心自去年11月成立运营以来,引进韩国著名心脏外科教授宋明根及其团队每月都来银做心脏手术,让中韩两国医疗团队用精湛的医术演绎出“医学无国界”的大爱深情,也使银川医疗水平与国际接轨,产生了非常明显的聚集效应。

    柔性引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毕业于日本东京农工业大学的日本人田村诚一,引进到宁夏中银绒业公司6年来,全身心投入到针织厂管理顾问及针织技术改进工作当中。今年9月,他获得了2014年中国政府“友谊奖”,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

    以前,中银绒业存在羊绒制品制成率和色牢度较差等问题,在田村诚一引进企业后,他牵头组建专家小组,经反复试验,改造工艺流程,攻克了这些难题。中银绒业是银川率先实现国际化发展的企业之一,近年来企业在各级政府支持下,通过柔性引才等多种方式,力揽群贤,搭起人才“金字塔”。“经过近20年发展,公司从名不见经传的羊绒购销企业,发展到转战海外的羊绒龙头企业,靠的就是人才这个核心竞争力。”该公司董事长马生国道出了其中的奥秘。

    “银川作为欠发达的内陆城市,长期以来缺乏高层次人才,这种人才局面直接、间接制约着银川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市人才部门负责人坦言,而且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人才吸引力不强,尤其是引进高层次人才更加困难。要破解这样的困局,就要重点实施柔性引进人才战略。

    事实上,相比较生产力等其他要素而言,人才更容易流动,他们能够选择自己的去向。《创意经济》作者弗罗里达按照创意阶层和一种新型的全球创新指数,对世界上的45个国家进行了评级,提出吸引着或者夺走全球各地的创造性人才的是那些成功的城市本身。

    田村诚一是银川引进境外人才、专家服务银川发展的一个鲜活例子。据统计,截至目前,在银川市域范围内工作的境外专家共有466名,分布在经济管理及技术类专家较集中的企业和科教文卫类专家较集中的单位。

    献智银川引进各类创新人才2220名

    在科技补贴经费的支持下,银川引进了海外高层次人才计皖博士。他发挥自身专长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了宁夏鼎实生物鉴定中心,用国际一流的仪器和设备,为宁夏及周边省区提供动植物DNA鉴定等服务,填补了宁夏此项服务的空白。计皖被纳入国家“千人计划”,也被评为“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人才)”,成为宁夏唯一获得该殊荣的专家。

    计皖博士是银川为引进人才搭建良好平台、激发干事创业的一个缩影。在引进人才工作中,银川依托各工业园区,借助高新技术创业园、iBi育成中心、科技园等平台,为各类人才为银川“献智”搭建了良好平台。截至目前,银川已在银川科技园等园区建立了中试基地和国家重点试验室、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工程中心,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担任“项目教授”“双休日工程师”“首席技术顾问”,采取技术承包、联合开发、技术委托等多种形式,联合开发下游产品。

    据市人才部门统计显示,自2012年以来,银川已引进2100名各类技术创新人才,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20名,助力发展能源化工、机械装备制造、葡萄酒酿造等301个新项目。

    “围绕重点项目加大校企合作,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30多所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杨振苗介绍,同时与中粮、中石油、国电等10多家央企开展了人才项目合作,聘请8个创新服务团队,为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

    人才工作实施项目化管理

    在推进人才工作中,今年银川创新思路划拨资金210万元,按照重点项目和鼓励类项目分类推进人才工作项目化管理,进一步使人才工作任务具体化、管理规范化、责任明晰化、立项科学化、效果显著化。

    “出台了《银川市人才工作项目化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实施人才工作项目化管理的主要任务、重点内容、实施程序及保障措施等。”市人才部门负责人介绍,采取人才工作项目与人才项目补助资金相配套的工作模式,对纳入重点扶持的人才工作项目,给予20万元~50万元的资金补助;对纳入鼓励类的人才工作项目,给予5万元~20万元的资金补助,以实现“资金支持促项目,项目推进促工作”的目标。

    今年,市人才部门对全市各部门、单位进行了项目征集,共征集到人才项目30余项。随后,对各单位申请的项目进行逐一审核和论证评估,围绕银川重点产业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着眼于解决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资源开发面临的突出问题,向银川重点产业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所需高层次人才引进、开发、培育领域倾斜。经审核,全市共有4个重点项目,12个鼓励类项目获得市人才办共计210万元的资金补助。

    与几年前相比,银川人才聚集效应日益凸显,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综合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形成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全面开放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事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记者 姬恒飞)

 

  来源: 银川日报

银川经开区转型升级促高质量发展
    抢抓“朝阳项目” 形成“二期现象” 新华网
银川让土地成为农民手中“活资产”
    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 积极推新华网
银川市总工会启动“冬送温暖”活动
    为正在严寒气温下作业的职工送上慰问品,新华网
银川6家银行网点受理住房公积金业务
    从“入厅”办理变“出厅”办理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