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产业联合体蹚出移民致富新路径

22.01.2016  16:59
 

  1月7日,灵武市狼皮子梁生态移民村村民郑淑芳到家门口的中银绒业针织厂上班,她每月工资近3000元,公司还为她缴纳养老保险等“五险一金”。银川市在生态移民区建立了“农户+合作社+基地+企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联合体,使脱贫工作项目化、移民致富产业化,推进了生态移民脱贫由“漫灌式”向“精准式”转变,趟出了生态移民脱贫致富新路径。

  银川市采用政企合作模式,拿出1.52多亿元建厂房、搞基础设施,引进宁夏中银绒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4亿元引进设备、安装生产线,在兴庆区月牙湖乡、永宁县闽宁镇、贺兰县洪广镇和灵武市狼皮子梁4个生态移民安置区分别建设年产100万件、解决5000名劳动力就业的羊绒针织厂。目前,4个羊绒针织厂已全部建成投产,有1000多名移民实现了稳定就业,其中90%为妇女,月收入2000元以上。

  生态移民白岩刚夫妇是宁夏懿泰牧业公司老员工了,每天负责饲喂移民们集中托养的肉牛。宁夏懿泰牧业公司投资1.2亿元,在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建设万头肉牛养殖基地,为移民集中托管养殖肉牛1000余头,每户移民每年可获得2000~4000元的分红。银川市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推进“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引进北方乳业、上陵集团先锋乳业等企业投资近4亿元,分别在兴庆区、西夏区、贺兰县移民区建设奶牛养殖园区。补助2148万元给移民购买奶牛,实行企业集中托管养殖,企业每年按每头奶牛2600~2800元的利润给农户分红。目前,全市移民区3800余头奶牛全部实现集中托管养殖。

  银川市在生态移民安置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50~60岁妇女就业。在兴庆区月牙湖乡和永宁县闽宁镇引进推广种植红树莓3500亩,移民通过采摘获得稳定劳务收入;在月牙湖、闽宁镇和灵武市狼皮子梁泾灵新村推广肉兔和长毛兔养殖,就近解决50~60岁移民就业。在金凤区良田镇和顺新村建设日光温室700余栋、大中型拱棚500栋,每亩收入2.5万元左右。 (记者 王玉平 实习生 刘娜)

  

  来源: 宁夏日报

银川经开区转型升级促高质量发展
    抢抓“朝阳项目” 形成“二期现象” 新华网
银川让土地成为农民手中“活资产”
    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 积极推新华网
银川市总工会启动“冬送温暖”活动
    为正在严寒气温下作业的职工送上慰问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