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不拘一格求贤才助推高质量发展

28.10.2019  15:33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宁夏考察时指出:“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人才是关键。银川地处西北内陆地区,相比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有着先天的不足,但近年来,我市因地制宜、创新思路,在创建支持创新创业机制、搭建人才创新发展平台、构建人才服务新体系等方面大做文章,随着银川人才云的上线、“1+2+7”人才政策的出台、“创意创新在银川活动”的连续举办、多元资金支持格局的形成、银川人才创新发展服务中心的建成等一系列动作的实施。

  如今,银川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活力被激发的同时,还引进了600多名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和45个高端人才团队,汇聚了一批创新力量。

   系列新政构筑人才“强磁场

  近年来,我市把政策创新作为人才工作的先手棋和突破口。2018年,我市出台《关于激发人才活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等“1+2+7”一揽子人才新政,从金融支持、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医疗保障、配偶就业等多方面为人才提供优厚待遇,并将对高精尖缺人才实施的创新创业项目最高可给予3000万元经费支持,对于除A类人才以外其他类别高精尖缺人才提供最高100万元购房补贴或220平方米的共有产权房等住房保障服务。而《银川市高精尖缺人才创新创业及金融支持实施细则》和《银川市创新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初创期、成长期的创新型企业实施投资支持,全力培育各类优秀人才创新创业,可谓“双保险”政策。

  为进一步贯彻“1+2+7”人才政策,2019年我市又配套出台了10余项政策措施,兑现2018年度155名银川市高精尖缺人才生活补助820余万元,立项“人才小高地”36个,开展了“凤城名师”“凤城名医”“凤城工匠”等评选活动,启动了创新型大学生宜居工程及学术技术带头人储备工程人员遴选工作……

  如今,我市人才政策体系日渐丰富,已成为我市招才引智的一张烫金名片。今年7月中旬,甘肃省院校赴银川都市圈考察交流。来自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二学生柳丽丽在这次考察交流中改变了自己的就业目标。按她原来的打算,毕业后在兰州附近就业。然而,在了解了银川的人才政策、实地参观了银川企业后,柳丽丽说:“在银川就业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回去后,我会把这次考察交流感受告诉同学们。”无独有偶,7月中旬,苏银产业园公开招聘19名合同制工作人员的消息发出后,引发社会关注,吸引了来自全国的2162名优秀人才应聘报名,最高录取比例达到249∶1,创我市社会化招聘录取比历史新高。而此次招聘的火爆,与招聘人员的人员管理模式和我市出台的一系列人才新政不无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多元化的人才投入格局也基本形成。近年来,市财政每年至少安排1.5亿元资金专项用于人才新政落实兑现。总盘子2亿元的银川创新创业投资基金也已投入运营,其由市财政出资1亿元,并撬动社会资本1亿元。此外,苏州市捐赠我市800万元的人才合作发展基金,银川市配套800万元,助力苏银合作发展。

   引育并重聚人才

  近年来,我市借力“首都带首府”“闽宁合作”“苏银合作”等区域人才合作机制,全力打造人才创新高地。目前,我市已探索出了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对接北京中关村、银川经开区对接北京经开区等新路径。

  作为宁夏与北京两地“高位对接”创新载体的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创立一年多来,借力北京中关村优势资源,不断引入创新资源,已成为我市聚力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人气之地。截至今年8月底,该中心已累计引进企业177家,其中还包括22家新一代信息技术类企业、34家“互联网+医疗”企业、12家“互联网+教育”企业以及零氪互联网医院、上海安翰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独角兽企业。

  在银川,区域人才合作结出的硕果还有很多,比如银川经开区与闽商智能终端产业园开展人才团队和项目合作,引进精密装备研发制造等项目,填补了我市智能终端产品空白。

  今年,宁夏汉尧石墨烯储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石墨烯方面的创新团队,该团队不仅参与了生产线的工艺匹配性试验,完成了与塔菲儿、松下等大客户定向开发的新产品研制,为公司二期建成的生产线批量给国内大客户供货提前做好技术储备。据了解,该公司今年将在锂电材料行业申请发明专利40项。近年来,我市在加强区域人才合作的同时,还积极搭建产学研用平台吸纳高端人才,依托银川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国内顶尖院所合作建立4个分院,600余名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上海交大材料创新团队等45个高端人才团队,在葡萄酒酿造、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新技术、新成果落地转化。

  去年11月底,北京市中关村中学与银川市中关村中学签订《北京市中关村中学与银川市中关村中学结对共建协议》《北京市中关村中学银川市中关村中学结对共建2018-2019年行动计划》,双方在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领域进行全方位交流。银川市中关村中学校长李建学告诉记者,在过去的10个多月时间里,两校每月都有互动,目前该校已累计选派教师20多人次前往北京市中关村中学跟随骨干教师跟岗学习,组织30多名学生到北京研学,而北京市中关村中学的管理团队、骨干老师也曾到银川市中关村中学进行实地调研指导、开展听评课活动等。“通过这一系列的互动,我们学校的教师不仅教研、业务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有所提升,在视野、理念等方面也得到了提升。”李建学说。北京市中关村中学与银川市中关村中学的互动就是我市创新合作机制,培优专业技术人才的生动体现。

  据了解,我市建立17个“1+X”发展共同体,分批柔性引进人才100余人。“1”为北京一所学校或单位,“X”为银川若干所学校、医疗机构或单位。其中,在教育领域实施合作项目7个,选派500余名优秀教师通过跟岗研修、参赛集训等方式赴京深造,而北京市中关村中学与银川市中关村中学的合作则是“1+X”的拓展;在医疗卫生领域与10家北京市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开展选员赴京跟岗培训、共建重点专科、远程医疗合作、在银建立博士点等合作项目。

   擦亮人才服务金字招牌

  探索市场化人才服务路径、提供精细化人才服务项目、创设规模化人才服务载体,近年来,我市构建人才服务新体系,大力推动人才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创新。

  2017年9月中旬,全国首个地方人才综合服务平台——“银川人才云”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通过建立健全人才数据库、整合人才公共服务资源、搭建市场化人才“商城”、提供智能化人才速配平台、设立疑难问题解决专区等功能,实现人才工作大数据化管理,将以往人才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集约到一个网站,为有关人才管理单位和人才服务单位开放,并为广大人才做好各类服务。除创设“互联网+”人才服务平台外,我市还在市民大厅设立人才公共服务窗口,提供21项人才服务事项。

  走进位于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一楼东北角的银川人才创新发展服务中心,你会发现这里人才测评服务区、人才大数据展演区、人才发展研究院和人才成果展示区等功能区一应俱全。自2018年建成以来,银川人才创新发展服务中心积极对接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等国内顶级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引进黑马学院等10余家区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人才测评、培养开发、知识产权交易等高端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在探索创设规模化人才服务载体,集中开展了“塞上骄子回乡行”“凤凰汇·周二路演吧”等有一定规模的人才交流活动。以“创意创新在银川活动”为例,该活动已连续举办了3届,累计吸引全国200多所高校、2000多家企业、5500多个项目、500个人才团队近2万人参赛或路演,超高倍反射聚光光伏发电等100多个优质项目落户银川。该活动已成为引领全区、辐射西北的重要品牌活动。

  为使人才在银川得到较好的住房保障,近年来,市、县(区)两级共投入近5亿元建设人才公寓、共有产权房等1100余套,而总投资7亿元的500套高端人才社区建设项目也已启动。

  记者  李阳阳

银川培养高技能人才支撑产业发展
  老师傅柏长友、杨宁等用“师徒帮带”,让岗位练兵成为工作日程表上的固定项目;宁夏中科天际防雷股份有限公司高攀亮创新工作室在带头人的带领下,通过自主创新拥有了24项国家发明专利、42项实用新型国家专利、20项软件著作权……近年来,银川市共有3.新华网
人才团队进民企咨询服务试点活动启动
  银川新闻网讯(记者 李阳阳)10月26日,银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