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网络诈骗全知道 ——电话诈骗类

14.09.2015  10:27

1、“刷卡消费”诈骗:骗子用“伪基站”给用户发送虚假手机短信称银行卡在某地刷卡消费多少元,可致电XXX号码咨询,客户一旦拨打提示电话,对方则自称某某银行的客服中心工作人员,要求客户持银行卡到自动取款机上输入密码,进行所谓的查询、设置“防火墙”保护、开通网上电子银行账户等操作,诱骗客户将卡里的钱转到骗子的账户。

2、“邮政包裹”诈骗:不法分子以“邮政员工”“快递员”的身份慌称寄来的包裹有毒品、危险化学品等违禁品,要求事主马上到公安机关报案,同时提供一个“刑侦队”或“刑侦科”的电话号码,诱骗其通过ATM机进行转账。

3、“冒充领导”诈骗:骗子假冒领导、秘书或部门工作人员等身份打电话给基层单位相关负责人,以推销书籍、纪念币、划拨款项、配车、帮助解决经费困难等为由,让受骗单位支付订购款、手续费等到指定银行转账。

4、“电话欠费”诈骗:通常会选择家庭成员大多都已外出上班,只有老年人独自在家的时间段拨打事主家座机,声称事主名下登记的电话欠费,并帮事主联系报案。之后会有一名自称公安局的男子打电话,称事主名下登记的电话或者银行账户涉嫌参与洗钱或诈骗犯罪,目前正被公安机关秘密调查,事主有可能还要被判处多少年有期徒刑,为确保事主不受损失,要将事主银行存款转移到一个指定账户,由银行专业人员做升级保护或者国家金融稳定局主任的嫌疑人用手机指导事主进行操作转账,进行诈骗。

5、医保卡电话诈骗:一是不法分子冒充社保中心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医保、社保出现异常,可能被他人冒用、透支,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实施诈骗;二是诈骗分子以医保中心或者其他机关的名义电话通知受骗事主,医保政策变动、缴费银行发生变动等,并留下咨询电话,当受骗事主信息泄漏时,个人财产就有受到损失的危险,特别是灵活就业人员和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员缴纳参保费用时,一定要到指定的银行缴纳。,

6、“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 诈骗:骗子利用网络模拟器,模拟公检法机关的电话,并假冒公安人员或检察院等单位工作人员,谎称用户的银行卡被复制盗用,涉嫌贩毒、洗钱、走私等犯罪,已冻结账户相威胁,以保护用户资金安全为由,要求用户将存款存入安全账户。

7、“购房、购车退税”诈骗:用户手机收到短信内容为“根据国家税务局总局(或XX汽车公司)房产(或车辆)交易(或购置)税收政策,你的房产(或汽车)可以办理交易税(购置税)退税,详情请咨询XXXX”或“电话费返还”等内容,一旦用户打电话联系,骗子便诱使被害人到自动取款机上将卡内的钱转到骗子的账户。

8、“票务诈骗”:不法分子获取到旅客的航班信息,给旅客群发“航班因机械故障延误,需要联系400客服电话进行计票退改签”的短信,待受害人拨打虚假的400客服电话后,骗子冒用航空公司客服人员要求事主通过ATM机转账支付手续费,在得知事主卡里余额后进一步骗取更多的钱款。

9、“猜猜我是谁”诈骗:骗子冒充熟人,在电话中让被害人猜猜他是谁,当被害人报出相识之人的姓名后给予承认,随即谎称近期将来看望被害人,然后再以出车祸、嫖娼或赌博等被公安机关抓获需付保证金等理由要求汇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