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区魏家桥村的经济“翻身仗”

12.07.2015  15:10

  来到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办魏家桥村,一栋栋崭新的住宅楼房,一排排运动健身器材,勾勒出一幅幅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丽图画。 

  从8年前的人均年收入只有三四千元,村集体收入只有6万元,到如今的人均年收入过万元,村集体可以花几千万元购买固定资产。8年时间,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办事处魏家桥村用整合土地、拓宽村民就业面、商业投资等多种方式为村民增收,打了一场经济发展的“翻身仗”。

  土地流转村民吃了定心丸

  58岁的尚宏雄是魏家桥村的老村民,回想起2007年村里刚开始进行土地流转时,感触颇深。尚宏雄家有10亩地,虽说不能发家致富,但养家糊口没问题,一想到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地要被转走了,尚宏雄的心头一紧,以后没地了,生计可咋整?跟老尚有着同样担心的还有2000多个村民。 

  面对村民的质疑,魏家桥村党支部书记吴永虎带领着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分析未来发展前景,一笔笔给村民算细账。“种地就是旱涝保收,有口饭吃有身衣穿,可现在社会发展这么快,这种想法已经不行。你把手里的地流转出去,一年不仅能收租子,还能给租地的人打工,农闲的时候再干其他活,这收入可比种地多多了。”吴永虎说。 

  在村委会的努力下,魏家桥全村700多户、2000多人都同意土地流转,4600亩土地从此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我们洽谈了11家企业,开始发展花卉和育苗。”吴永虎告诉记者。

  走出家门再就业日子更红火

  经过再就业培训,41岁的村民思世霞成了超市售货员。“家里的6亩地流转了后,我先找了个保安的活,但得熬夜,辛苦不说还顾不上家,就寻思着再干个啥,看到村里贴了个通知,说是要给大伙培训。”思世霞告诉记者。随即,思世霞参加了村委会办的培训班,被应聘到大型超市做售货员,现在不仅一月能保证2500元的收入,每天还能回家照顾孩子。 

  没了土地,住上楼房,但不能没活干,为了使失地农民尽早融入城市生活,魏家桥村委会与金凤区各职能部门联系,为村民开展技能培训,实现多元化就业。 

  “村里劳动力有1200人左右,结合城市发展实际,通过各类技能培训班,我们为村民提供保洁、保安、售货员等岗位,拓宽村民就业渠道,保证被征地村民失地不失业、生活有保障。”吴永虎说。 

  “我给合作社打工、当保洁,一年下来收入比原先种水稻、玉米要高多了。我们村里人现在不仅住上了高楼,收入也增加了。”尚宏雄告诉记者。魏家桥村委会通过技能培训班,给周边各单位、企业输送劳工,使失地农民拥有一技之长立足城市,在家门口工作,多一份稳定收入,真正实现城市发展让村民生活更美好。

  多元化发展让集体经济风生水起

  解决了村民增收的同时,魏家桥村也在筹划着如何让村集体经济的荷包鼓起来。 

  2007年流转土地后,村上有了固定的流转费20多万元,这相比以前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可是魏家桥村并不满足现状,利用这“第一桶金”,开始发展自己的育苗基地,“鸡生蛋、蛋生鸡”,加上再次整合土地资源进行投资利用。短短8年里,谁都不会想到,魏家桥村的账户上已经有了3000多万元。 

  “我们把魏家桥小学旧址进行招商租赁,年创租金收入35万元。又把老村部出租,年创租金收入10万元等等,这么多年,积累了3000多万块钱。”吴永虎告诉记者。 

  村上有了钱,该如何花?经过开会、研究,最终魏家桥村买了6848平方米营业房,然后出租,加上这项固定收入,魏家桥村每年的收入能达200多万元。“群众看到固定收入,心里更踏实,我们就是利用这种循环效果来壮大村集体经济,集体经济好了,最后也是村民收益。”吴永虎告诉记者。        

  让村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以前农闲时间很多,村里人都以赌博取乐,村风不尽如人意。如今村里有钱了,我们给大家配置了健身器材、乒乓球桌和羽毛球网架,为村民文体活动搭建平台,每天早晚都有100多名中老年妇女在活动广场跳舞锻炼身体,还有法制讲堂为村民普及法律知识。”吴永虎告诉记者。

  为给村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魏家桥村对居住区破坏严重的路面进行维修;利用便民服务发展资金,争取立项审批,投入30万元,为27栋居民安置楼和东、北两侧营业网点安装了监控设施。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每一个农村老人最期盼的,我们为村民每人按7000元补贴养老保险等等,逢年过节慰问困难村民,给村民发放福利,使村民和城镇居民享受一样的社区居住条件。”吴永虎告诉记者。如今的魏家桥村,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幸福村”。

  记者  詹思佳

银川经开区转型升级促高质量发展
    抢抓“朝阳项目” 形成“二期现象” 新华网
银川让土地成为农民手中“活资产”
    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 积极推新华网
银川市总工会启动“冬送温暖”活动
    为正在严寒气温下作业的职工送上慰问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