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蒙陕甘青毗邻城市媒体采访团聚焦滨河新区
大美滨河 日新月异
——宁蒙陕甘青毗邻城市媒体采访团聚焦滨河新区
6月6日,来自宁夏、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等毗邻城市报社的近百名媒体老总、记者深入滨河新区采访采风,感受这里发展的“加速度”,领略滨河新区“三大战役”带来的经济社会巨变。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滨河新区,让见多识广的总编辑、记者们不禁惊叹连连。
发展的滨河新区赢点赞
地处黄河金岸核心区域和“银榆鄂”能源金三角区间,规划范围约275平方公里的银川滨河新区,以全球化思维和国际化视野,正高起点、高标准规化建设成生态城、文化城、旅游城、产业城,是全力打造国家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重要平台、西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现代高端服务业的引领区和全域5A级旅游景区。经过为期一天的实地采访,采访团的团员们对滨河新区一致给出好评:滨河新区美不胜收。
采访团第一站来到的滨河新区旅游集散中心,这里是银川滨河新区全域5A景区旅游咨询服务的中心和枢纽,也是银川黄河东岸旅游带旅游集散中心。该中心位于黄河横城旅游区北门,总建筑面积约26000平米,有咨询服务大厅、售票候车大厅、餐饮美食中心、特色旅游商品购物中心、休闲旅游和户外运动旅游中心等主要功能区,同时配置自助旅游服务区、医务室等公共服务区,能满足旅行社和游客旅游集散、咨询服务、交通换乘、休闲度假等多种需求。
雄伟的军博园让人震撼
采访团从黄河横城旅游度假区出发,沿黄河外滩公园的木栈道,徒步向黄河军事文化博览园方向行进。一路上,黄河外滩公园的美景,令媒体人手中的相机镜头聚焦黄河外滩气势磅礴的景观,将最美一幕定格,并传递出去。
黄河军事文化博览园更是让采访团的团员们赞叹不已。“在黄河岸边能看到银川舰,太神奇了,快帮我与银川舰合个影。”第一次见到银川舰,《阿拉善日报》编辑部主任的卢峰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早就听说银川舰回到银川,一直想目睹它的芳容,这次终于实现了。太宏伟、太震撼了!如今银川舰已成为西北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新平台,也是大众认识了解人民海军的新窗口。我回去后,一定要多多宣传军博园,让更多的人来到这里,了解人民海军,接受国防教育。”《延安日报》新媒体部主任杨旭春说。
规划展示馆里一睹新区未来
参观完黄河军事文化博览园,采访团又马不停蹄地来到滨河新区规划展示馆,展示馆汇集了西北地区最大的数字沙盘、环绕式4D未来影院,通过高科技数字化、声光电等技术手段展示滨河新区的前景。
“看了滨河新区规划展示馆的数字沙盘,滨河新区宛然一座现代化城区。”《白银日报》副总编辑李树昌对滨河新区的远景规划予以盛赞。他说,“滨河新区未来发展潜力大,城区规划合理,发展后劲强,正逐渐步入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轨道,看好滨河新区的未来。”
在观看滨河新区宣传片后,《金昌日报》副总编辑秦小泉感叹说:“滨河新区的发展步伐真是超乎想象,建设场面大气磅礴,让人震撼,我一定要把宣传片的解说词拷贝一份,大力宣传报道这里的建设成果。”记者了解到,采访团每一位团员都与秦小泉有同样想法。
水洞沟感受时空穿越
从滨河新区旅游集散中心到黄河外滩公园、黄河军事文化博览园,再到规划展示馆,每到一处,令采访团的老记们惊叹不已。当天下午,经过短暂休整后,采访团又来到了水洞沟,体验这里3万年前古人类的生存画卷。
刚一入水洞沟遗址博物馆,采访团的团员们就被眼前的古人类蜡像所吸引。《西宁晚报》副总编辑刘重玲很赞赏滨河新区把文化旅游产业开发作为一个重大发展战略。她告诉记者,这里历史文化深厚悠久,资源丰富,这对滨河新区旅游开发来说,是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张三小店到水洞沟村,再到魔鬼城和鸳鸯湖,沿着山神庙遗址,抚摸着山神庙门前石鼓型旗座上面精美的石刻花纹,我们似乎能够远远地看到远古人类的繁衍生息,同大自然搏斗的历史画面……真是太神奇了!”
滨河新区范围内历史文化深厚、自然景观独特、民族风情浓郁,拥有回乡风情、大漠风光、塞上水色、黄河风光、神秘西夏、边塞长城等多元旅游资源。从南到北,以黄河为主轴;从东到西,以长城为主脉;“两龙”相交,纵横开阔,形成了滨河新区大美厚重的资源特色,吸引着八方客人瞩目。《榆林日报》副社长白进春说:“来到滨河新区,能感受到这里市民的热情好客,感受到这里文化的厚重,人情之美,人文之美,这就是我发现的滨河之美。”
记者 鲍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