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叫“幸福”的地方

18.12.2016  20:03

  在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和顺新村移民心里,有两个家。

  一个是吃水靠背、出行靠走、致富无望的彭阳老家;一个是自来水到家、门口坐车、致富有望的新家。

  “老家是想念,新家是幸福!”今年80岁的移民马翠玲老人说,老了老了,还把福享了。

  自2011年开始,755户人家从彭阳县大山里搬至和顺新村,3000多村民走上致富康庄大道,人均年收入从当初的2000多元跃升为现在的8900元。

  移民背后有“靠山

  老家在彭阳县草庙乡仓山村的安志雄是个“活泛人”。尽管双腿残疾,但他依然奔在致富路上。近日,他提前偿还了互助资金贷款后,又填写续贷申请,准备修缮设施大棚。他背后有个“靠山”——技能培训。

  安志雄是第一批从彭阳搬到和顺新村的移民,从刚来时的“两眼摸黑”,到现在给村民传授技术,靠的是学到手的技术。“一年下来,大棚两茬怎么也有3万元收入。”安志雄满足地说。农闲之余,他还在良田镇摆起修鞋、配钥匙的小摊。

  2011年,为让和顺新村移民发家致富,金凤区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和增收计划。结合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产业布局,开发整理土地1500亩,建设户均占地2亩的设施温棚、移动温棚及配套设施,引导移民发展设施农业,同时对移民进行技能培训,打造现代产业工人。

  12月14日,记者在和顺新村见到虎奎时,他正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学习挂挡、倒车、卸载。虎奎是专程从工地上回来报名参加技能培训的,学习操作挖掘机。他说,这是政府的免费培训,机会难得,通过考试后就能拿个证,以后就业多条路。

  据统计,几年下来,金凤区已陆续在和顺新村移民中开展家政服务、园林绿化、电气装配等20多个工种的培训,希望这些技能可以帮助移民就近到金凤工业集中区、辖区重点工程实现就业。

  民生兜底补“短板

  12月15日,记者走进张占伟家的大棚,他正在忙着修剪西红柿苗。他的老家在彭阳县小岔乡卷槽村,是个遇旱便颗粒无收的地方。移民到和顺新村后,眼前的一切是那样光鲜:瓷砖贴面的砖瓦房、宽敞平坦的柏油路、清洌洌的自来水、漂亮干净的村小学,最重要的是,村里每家每户都有一座大棚。

  在张占伟看来,残疾哥哥有低保、残疾津贴,自己有设施大棚种植蔬菜,妻子还能到附近设施大棚打工,一年收入3万元,这算是径直奔小康了。63岁的大哥张占儒先天聋哑,前几年因脑溢血半身不遂。大哥的看病治疗费用,一直是压在张占伟心中的一块石头。今年,在金凤区残联努力下,张占儒等和顺新村残疾人享受了政策兜底,张占伟没了后顾之忧,放开膀子在致富路上往前赶。

  为了不让移民群众因病返贫,金凤区扶贫办还联合保险公司,为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和重大医疗保险。“全家成员都有一份保险,这样就不怕有病看不起了。”村民李应德拿着保险单说。他告诉记者,6年前,妻子得了一场大病,东挪西借才凑够了手术费,全家也因此返贫。现在有了保险,就好比有了“定心丸”。

  在和顺新村,越来越多的移民用智慧和汗水,演绎着一个个精彩的创业故事。(记者 赵 磊 裴云云)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